产品推荐:气相|液相|光谱|质谱|电化学|元素分析|水分测定仪|样品前处理|试验机|培养箱


化工仪器网>技术中心>解决方案>正文

欢迎联系我

有什么可以帮您? 在线咨询

微生物实验室常用灭菌方法有哪些?

来源:西安克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022年03月29日 09:34  

微生物实验室是进行微生物研究的场所,对环境要求很高,必须保证实验室内的环境洁净安全,严格的消毒灭菌工作非常重要,影响着实验室顺利研究实验的顺利进行,同时严格的消毒灭菌也为实验室工作人员提供一个清洁而良好的工作环境。



目前,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多采用物理方法(如,干热灭菌法、湿热灭菌法、过滤除菌法、射线杀菌法等)和化学方法两大类。

1.干热灭菌法

是利用恒温干燥箱内120℃-150℃的高热,并保持90-120分钟,杀死细菌和芽孢,达到灭菌目的的一种方法。

主要适用于不易被高温损坏的玻璃器皿、金属器械以及不能和蒸汽接触的物品的灭菌。用此方法灭菌的物品干燥,易于贮存。酒精灯火焰烧灼灭菌法也是属于干热灭菌的方法之一,在进行动物细胞体外培养工作时,常须利用工作台面上的酒精灯火焰对金属器具及玻璃器皿口缘进行补充灭菌。

2.湿热灭菌法

压力蒸汽湿热灭菌法是目前常见的一种灭菌方法。它利用高压蒸汽以及在蒸汽环境中存在的潜热作用和良好的穿透力,使菌体蛋白质凝固变性而使微生物死亡。

适合于布类工作衣、各种器皿、金属器械、胶塞、蒸馏水、棉塞、纸和某些培养液的灭菌。高压蒸汽灭菌器的蒸汽压力一般调整为1.0-1.1 kg/cm2,维持20-30min即可达到灭菌效果。

3.过滤除菌法

是将液体或气体通过有微孔的滤膜过滤,使大于滤膜孔径的细菌等微生物颗粒阻留,从而达到除菌的方法。过滤除菌法大多用于遇热易发生分解、变性而失效的试剂、酶液、血清、培养液等。

目前,常用微孔滤膜金属滤器或塑料滤器正压过滤除菌,或用玻璃细菌滤器、滤球负压过滤除菌。滤膜孔径应在0.22-0.45μm范围内或用更小的细菌滤膜,溶液通过滤膜后,细菌和孢子等因大于滤膜孔径而被阻,并利用滤膜的吸附作用,阻制小于滤膜孔径的细菌透过。

4.射线灭菌法

利用紫外线灯进行照射灭菌的方法。紫外线是一种低能量的电磁辐射,可以杀灭多种微生物。紫外线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对微生物的核酸及蛋白质等的破坏作用而使其灭活。

适合于实验室空气、地面、操作台面灭菌。灭菌时间为30min。用紫外线杀菌时应注意,不能边照射边进行实验操作,因为紫外线不仅对人体皮肤有伤害,而且对培养物及一些试剂等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5.化学消毒剂消毒法

化学消毒剂使用范围比较广泛,可用于那些不能利用物理方法进行灭菌的物品、空气、工作面、操作者皮肤、某些实验器皿等。常用的化学消毒剂包括甲醛、高锰酸钾、70%-75%乙醇、过氧乙酸、新洁尔灭、环氧乙烷、以及过氧化氢等。但是普通的化学消毒剂有残留和腐蚀性,在使用时应注意安全,特别是用在皮肤或实验材料上的消毒剂,须选用合适的药剂种类、浓度和处理时间,才能达到安全和灭菌的目的。而目前新食品级过氧化氢消毒剂具有安全绿色无残留的特点,可以进行实验材料的灭菌,同时搭配过氧化氢干雾灭菌器可以对无菌室和培养室的空气消毒。



微生物实验室是一个洁净度要求很高的环境,对于微生物检测用的玻璃器皿、金属用具及培养基、被污染和接种的培养物等,必须经灭菌后方能使用。对这些仪器的灭菌一般采用的是干热和湿热高压蒸气锅灭菌方法或者是间歇灭菌方法,但是针对空间环境的灭菌,难度都是比较高的,过去一般采用的臭氧熏蒸或者是甲醛熏蒸的方法,目前微生物实验室消毒灭菌优良方法:选用干雾过氧化氢灭菌,新的过氧化氢干雾灭菌技术。

干雾过氧化氢消毒,因为干雾是接近气态的颗粒,它在空气中不会沉降,接触表面后会反弹,扩散性更好,可以分布到实验室的每一个“死角”达到充份消毒灭菌的效果,同时又不会破裂湿润表面,不容易腐蚀设备和墙壁。与汽化技术相比,干雾技术使用的过氧化氢浓度和使用量都较低,并且搭载便利易转运的设备,为生物安全实验室消毒灭菌优良选择。

国内较为有名的过氧化氢终末消毒设备是由深圳诺威仕公司生产的干雾过氧化氢消毒器(比林科汉牌KV3000),该设备拥有全面的检测报告和知识产权,智能操作且性价比高。


干雾过氧化氢消毒


咨询:朱工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企业未开通此功能
详询客服 : 0571-87858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