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有物种保护:
通过水体中的环境DNA可以有效检测水生脊椎动物,并且已在湿地和大型河流研究中得到证实[26]。利用环境DNA检测河流中的稀有物种和隐秘物种可以增加调查结果准确性,减少调查成本。Goldberg等[8]利用metabarcoding技术,通过收集快速流动的水体环境DNA样本,对尾突角蟾(Ascaphus montanus)和爱达荷陆巨螈(Dicamptodon aterrimus)两种物种进行监测。设计特异性引物尾突角蟾和爱达荷陆巨螈的线粒体Cyt b区域的85bp和78bp片段,在5个不同物种密度的水样中均成功进行了PCR扩增并灵敏地检测到了目标物种的存在。该研究还发现早春季节比早秋季节更难以检测到两栖类物种存在,推测可能是由于早春比早秋温度更低,降低了生物代谢速率而导致。Foote等[28]从海水中分离DNA,使用特异性引物扩增线粒体DNA区域60—80bp的片段检测水体中是否存在港湾鼠海豚(Phocoena phocoena),对控制条件下和自然条件下该物种进行遗传监测。在一个样地中检测到长肢领航鲸(Globicephala melas),而该物种极少在研究海域被发现,结果表明环境DNA的方法可用于检测稀有物种。Wilcox等[27]利用环境DNA结合定量PCR检测了河流中的两个稀有物种,美洲红点鲑(Salvelinus fontinalis)和强壮红点鲑(S.confluentus),同时发现定量PCR(qPCR)比传统PCR更加灵敏,检测概率更高。Rees等[25]利用环境DNA和传统的实地调查方法开展对英国保护物种冠北螈(Triturus cristatus)的监测,野外调查发现有冠北螈分布的地点中,采集的水样DNA中成功检测出冠北螈的概率为84%。使用环境DNA方法监测物种,对物种及其生存环境不会造成损害。随着测序成本的下降,环境DNA与metabarcoding技术结合应用在许多情况下甚至优于一些传统监测方法,成为物种监测方法的又一选择[4]。
对视频中相关设备感兴趣—eDNA采样器及现场荧光定量PCR仪 可与我公司联系。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