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推荐:气相|液相|光谱|质谱|电化学|元素分析|水分测定仪|样品前处理|试验机|培养箱


化工仪器网>技术中心>选购指南>正文

欢迎联系我

有什么可以帮您? 在线咨询

气瓶减压阀的选用原则及使用要求

来源:安徽美康仪表自动化有限公司   2021年09月01日 11:00  

工业上使用气瓶标气,氧量分析仪,在使用一段时间产生了漂移情况,需要进行标定,在选用气瓶及使用上有一定的要求。下边简单的介绍气瓶减压阀的选用原则及使用要求:

气瓶减压阀的选用原则

①一般应选用双级压力减压阀。

②无腐蚀性的纯气及标准混合气体可采用黄铜或黄铜镀铬材质的减压阀。

③腐蚀性气体应选用不锈钢材质的减压阀,如H2S、SO2、NOx 、NH3等。

④氧气和以氧为底气的标准气应采用氧气专用减压阀。

⑤可燃气体减压阀的螺纹应选反扣(左旋)的,非可燃气体减压阀的螺纹应选正扣(右旋)的。

⑥气瓶减压阀应当专用,不可随便替换。

有些用户在订购气瓶减压阀时往往提出一些过高要求,如全部采用不锈钢减压阀等。事实上,除腐蚀性气体外,其他气体采用铜质减压阀即可,铜质减压阀不但价格便宜,而且是最适宜相气瓶阀门接口连接的材质。

气瓶存放及安全使用要求

对气瓶的存放及安全使用有以下一些要求。

①气瓶应存放在阴凉、干燥、远离热源的地点或气瓶间内。存放地点严禁明火,并保证良好的通风换气。氧气瓶、可燃气瓶与明火距离应不小于10m,不能达到时,应有可靠的隔热防护措施,并且距离不得小于5m。

②搬运气瓶要轻拿轻放,防止摔掷、敲击、滚滑或强烈震动。

③气瓶应按规定定期作技术检验和耐压试验。各类气瓶的检验周期,不得超过下列规定:

a.盛装腐蚀性气体的气瓶,每两年检验一次;

b.盛装一般性气体的气瓶,每三年检验一次;

c.盛装惰性气体的气瓶,每五年检验一次。

气瓶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有严重腐蚀、损伤或对其安全可靠性有怀疑时,应提前进行检验。库存和停用时间超过一个检验周期的气瓶,启用前应进行检验。不得使用超期未检的气瓶。

④高压气瓶的减压阀要专用,安装时螺扣要上紧(应旋进7圈螺纹,俗称吃七牙),不得漏气。开启高压气瓶时操作者应站在气瓶出口的侧面,动作要慢,以减少气流摩擦,防止产生静电。

⑤氧气瓶及其专用工具严禁与油类接触,氧气瓶附近也不得有油类存在,绝对不能穿用沾有油脂的工作服、手套及油手操作,似防万一氧气冲出后发生燃烧甚至爆炸。

⑥气瓶内气体不得全部用尽,必须留有一定压力的余气,称为剩余压力,简称余压。气瓶必须留有余压的原因有以下两点:

a.气瓶留有余压,可以防止其他气体倒灌进去,使气瓶受到污染甚至发生事故。例如,气瓶不留余压,空气或其他气体就会侵入瓶内,下次再充气使用时就会影响测量的准确性甚至使分析失败。再如,氢气瓶内如果进入空气,空气中含有氧气,氢氧共存极易发生危险。

b.气瓶充气前,配气单位对每一只气瓶都要做余气检查,不留余气的气瓶失去了验瓶条件。对于没有余气的气瓶,还要重新进行清洗抽空,万一疏忽,则会留下后患。

根据气体性质的不同,剩余压力也有所不同,如果已经用到规定的剩余压力,就不能再使用,并应立即将气瓶阀关紧,不让余气漏掉。气瓶剩余压力一般应为0.2 -1 MPa,至少不得低于0.05 MPa。


输气管路和管件

标准气体和辅助气体的输气管路和管件包括管子、接头、阀门、压力和流量调节装置等。在输气期间,被输送的气体不应有以下情况发生:

①被其他气体(如空气中的组分或大气污染物)污染或改变性质。

②改变组成(例如由于吸收、吸附或渗透而引起的组成变化)。

③发生化学变化(如分解、氧化一还原反应等)。

为了防止上述现象的发生,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应采用不锈钢材料的管子和部件,不锈钢对所有气体均无渗透性,吸附效应弱,一般不与被输送的气体发生化学反应。

②送气前,对管路系统进行充分吹扫。

③输气管路系统要具有很好的气密性。对于输送微量氧、微量水标准气以及高纯气体的管路,这一点尤为重要。因为这些气体中的微量组分(包括高纯气体中的微量杂质)分压很小,而大气中的这些组分(02、N2、CO2、H2O)的分压很大,哪怕管路系统某处出现微小的泄漏,大气中的这些组分也会扩散到系统内而污染高纯气体。实验表明,其扩散速率与管路系统的泄漏速率成正比,所造成的污染与气体的体积流量成反比。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企业未开通此功能
详询客服 : 0571-87858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