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推荐:气相|液相|光谱|质谱|电化学|元素分析|水分测定仪|样品前处理|试验机|培养箱


化工仪器网>技术中心>其他文章>正文

欢迎联系我

有什么可以帮您? 在线咨询

ZG35Cr24Ni7SiN耐热钢与高温合金区别

来源:无锡和利新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2021年05月12日 14:20  

ZG35Cr24Ni7SiN耐热钢与高温合金区别绪论 在航空、电力、冶金、化工、石油等许多行业中,很多机械或零、部件需要在高温下使用,要求钢在高温下具有抗蠕变能力、抗氧化能力、抗腐蚀性气体能力、足够的强度与韧性以及良好的加工、焊接性。耐热钢是针对这种需求的一类钢种。对于耐热钢来说,最重要的性能是高温下的抗氧化性和热强性。
1 抗氧化性 大多数金属能与氧反应形成氧化物,氧化物的形成速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加,因此高温下金属的氧化速度很快。若形成的氧化物是挥发性氧化物,则金属就不断损失。但大多数金属氧化物不容易挥发,使金属表面覆盖一层氧化膜,这层氧化膜会阻碍金属与氧的进一步反应,使氧化反应速度逐渐降低。氧化膜对金属的保护性由下述因素决定:
①氧化膜的性质 氧化膜形成后,继续氧化要求氧扩散到膜/金属界面,或金属扩散到膜/气界面,反应才能继续,金属或氧在膜中的扩散一般均通过空位扩散机制进行,因此氧化物中空位缺陷越多,扩散越快,氧化速度就越快。 Al2O3和Cr2O3中的金属/氧比例接近化学计量比,氧化物中的空位很少,因此金属离子或氧离子在膜中的扩散比较困难。一旦金属表面形成一层完整的Al2O3或Cr2O3膜以后,氧化反应速度就会明显放慢,因而膜的保护性好。 FeO、NiO的实际化学式可写为Fe0.95O或Ni0.999O,即氧化物中存在明显的金属空位,金属离子或氧很容易借助这些空位向外或向内扩散,使得氧化反应能够保持一定的速度,因此膜的保护性差。
②氧化膜的致密性与膜中的应力 a) 氧化膜的致密性由氧化膜体积与被氧化的金属体积之比值来决定,可以用Pilling-Bedworth比(PBR)来表示形成氧化物以后造成的体积变化: PBR=氧化物中每个金属离子体积/金属中每个金属原子体积 PBR>1,即金属转变为氧化物后体积增大,膜中产生压应力; PBR <1,即金属转变为氧化物后体积减小,膜中产生张应力,不能形成连续膜; PBR在1~2之间最好,这时的压应力有利于膜的致密性。PBR过大导致膜中应力过大,膜也容易破裂。
4.1.2热强性 材料在高温下测量的各项机械性能,如σb、σs、硬度、疲劳强度等指标均比常温下大大下降。
评定材料的高温强度,常用蠕变极限和持久强度:
1)蠕变极限-在一定温度下,引起一定变形速度的应力。 将一定尺寸的试样,加热到一定温度,并加一定载荷,长时间后得蠕变伸长率-时间曲线(图4-1),对不同温度和不同应力试样,可得多条蠕变曲线。 金属的蠕变不能避免,碳钢在400℃以上即可发生明显蠕变。高温下长期受负载的零部件,如锅炉炉管,蠕变后使管径越来越大,管壁变薄,最终爆破。蠕变可使汽轮机叶片与汽缸之间间隙消失而破坏。因此,高温下长期在负载状态下工作的工件,必须采用热强性高、抗蠕变能力强的耐热钢。
 2)持久强度:一定温度下,经过一定时间而引起断裂的应力值。 例如:σ105500为500℃下经过105小时发生断裂的应力值。 持久强度相当于钢的抗拉强度,如:使用温度500℃,要求运行105小时,则设计的许用应力应小于持久强度σ105500。
4.1。3提高钢的热强性的方法 
(1) 固溶强化在钢中加入W、Mo、Cr、Ni、Nb、V、N等元素,这些元素一方面固溶在钢的晶体结构中,使晶格发生畸变,提高位错运动阻力,使得晶体的滑移变形困难;另一方面也能够降低元素在固溶体中的扩散速度,提高钢的回复与再结晶温度,降低蠕变速率。
(2)晶界强化晶界是材料内部缺陷集中的区域,低温下晶界能有效地阻碍位错的滑移;但在高温(T>0。6Tm)下,晶界强度低于晶内,沿着晶界很容易发生晶粒之间的滑动和蠕变,晶粒越细,钢的高温持久性能越差。因此对于耐热钢和高温合金,通常都选择较粗的晶粒度,此外,可以加入微量有强化晶界作用的元素如B、Zr、Mg和稀土元素等。O、S、Bi、Pb等元素在晶界存在会降低晶界的强度,需要在合金冶炼过程中严加控制。 
(3)弥散强化弥散强化是耐热钢和高温合金主要的强化手段之一,在基体材料中析出细小、弥散分布的坚硬第二相粒子,能够有效地阻碍位错的运动,产生显著的强化效果。耐热钢中主要依靠Mo、W、Cr等碳化物形成元素的加入在钢中析出MC、M6C和M23C6等类型的碳化物,来实现强化效果。在镍基高温合金中,主要的弥散强化相则是金属间化合物Ni3Al或Ni3Ti(γ‘相)。稀土元素Y在高温合金中能够形成弥散均匀分布的超细稀土氧化物Y2O3,这种强化作用称氧化物弥散强化。 
(4)形变强化金属加工变形后,位错密度升高,位错运动的阻力增大,从而进一步变形所需要的应力增大。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企业未开通此功能
详询客服 : 0571-87858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