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推荐:气相|液相|光谱|质谱|电化学|元素分析|水分测定仪|样品前处理|试验机|培养箱


化工仪器网>技术中心>行业标准>正文

欢迎联系我

有什么可以帮您? 在线咨询

仪器检测助阵护航,食品安全警钟长鸣

来源:北京恒瑞鑫达科技有限公司   2020年10月09日 15:57  

2018年春节将至,老生常谈的食品安全问题进入新一轮保卫战。新的一年,食药品安全建设工程正快马加鞭完善。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下,食药行业将会迎来怎样的发展呢?

纵观食药品行业 新动态,我国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在研究和应用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检测技术日益趋向于系列化、速测化、便携化和高技术化。其中,分子技术和生物传感器等现代检测技术手段不断更近,行业呈现聚集发展的新格局,我国各省市食药安全防卫工作也在稳步推进中。

 

四川申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重点实验室

1月29日,四川省食品药品检验检测院申报的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食品综合监管”重点实验室通过专家组初核。实验室专为食品药品创新发展和科学监管服务。建成后,可在食品药品监管新方法、检验检测新技术、标准制修订、风险分析、安全评价、应急处置等重点领域,开展原创性研究和科技攻关,从而解决基础性、关键性、战略性的技术问题,提升检验检测和评价水平,提高食品药品监管能力。

湘潭市食品快速检测中心正式启用

日前,湘潭市食品快速检测中心正式启用。食品快检中心拥有食品快速检测所需的智能式多参数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分析仪、农药残留快速检测分析仪等多套仪器设备。检测对象主要为农产品、散装食品、餐饮食品、现场制售食品,主要检测项目包括禁限用农兽药、在饲料及动物饮用水中的禁用药物、非法添加物质、生物毒素等。快检中心的正式启用标志着湘潭市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又向前迈出了坚实一步,每年将提供4万批次米面、果蔬、肉类、食用油、水产等食品的快速检测,检测结果由食药监管部门适时向社会公布。这也是湖南省食药监管系统 家服务于监管执法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机构。

北京建200个联络站和1000个监测点保障食品安全

1月上旬,北京市建立了200个食药安全社区联络站和1000个社区监测点,为市民提供“你点我检”等食品安全检测服务。势要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年度重点工作计划。与此同时,各级*食品安全监管相关部门开始建立健全“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全过程监管体系,加大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打击力度,提升日常监管能力。

“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等专项2018年度项目指南发布

近日,科技部将“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等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向社会征求意见和建议。旨在推动我国食药品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发展,构建科学、全面、可检验、能执行的食品药品标准体系,全面提升食品药品监管水平,为群众提供全 位的健康护航。

 

甘肃省食品安全检测建设项目开工

日前,总投资7800余万元、占地面积100亩的甘肃省食品安全检测能力建设项目在兰州新区开工建设。据悉,该项目是国家规划建设的食品安全重点项目,后期还将建成集样品受理、储存、制备、理化检验、仪器分析、微生物检验、感观品评、动物源性基因检测、保健食品检验、报告审核、档案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食品检验检测综合实验中心,为全省人民饮食安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西宁市 家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投入使用

经过两年建设的西宁市 家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近日正式揭牌并投入运行。经过两年多的建设,检验检测中心采购了60余台/套的检验检测设备,据介绍,随着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投入使用,西宁市将有能力开展食品、药品中重金属、非法添加、农兽药残留等各类理化指标的检测。将 大地加强西宁市食品药品技术监管的能力,*西宁市食品药品检验中心的检验检测条件,满足目前西宁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工作的需要,为打击各类食品药品违法行为、保障全市人民饮食用药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食品安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社会工程。自2015年新《食品安全法》实施后,食品安全标准进一步提高,由此涌现出了一批食品安全检测新技术。在两年的发展进步中,新技术的投入应用,真正发挥了产品使用价值,为食品安全筑起了一道坚固防线。希望在未来的食药安全领域,通过国家抽检、省份抽检、地区抽检等严格规范的监管力度,能增强业内市场主体守法的自觉性,净化我国的食品安全市场,使检测成为统一市场的检测技术标准支柱,让消费者的权益得到*的保障。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企业未开通此功能
详询客服 : 0571-87858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