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UV—Vis测定中,可能存在以下几种干扰情况:干扰组分本身有颜色,或能与显色剂反应生成有色化合物,并在测定波长有吸收;在显色条件下,溶液的酸度使干扰组分水解,析出沉淀,使溶液混浊,无法进行吸光度值测定;干扰组分能与待测离子或与显色剂形成更稳定的配合物,破坏显色反应进行*.消除这些干扰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控制酸度
在配位平衡反应中,络合物的稳定常数不同,要求处在反应平衡中的配位体的浓度也不相同.利用控制酸度的方法,可控制显色剂的离解平衡从而控制配位体浓度,提高反应的选择性,保证主反应进行*.例如,双硫腙能与Pb2+,Cu2+,Ni2+,Cd2+,Hg2+等10多种金属离子形成有色配合物,其中与Hg2+生成的络合物zui稳定,在0.5mol/L的H2SO4介质中仍能反应*,而其他金属离子在此条件下不发生反应.
2.加入掩蔽剂
在显色反应条件下,掩蔽剂不与待测离子作用,只与干扰离子反应,掩蔽剂与干扰离子形成的络合物应不干扰待测离子的测定.选择适当的掩蔽剂是消除干扰组分影响常用的有效方法.
3.利用惰性络合物
例如钢铁中微量钴的测定,常用钴试剂为显色剂.但除Co2+外,钴试剂还与Ni2+,Zn2+,Mn2+,Fe2+等都有反应.但它与Co2+在弱酸介质中完成反应后,所生成惰性配合物再在强酸酸化溶液中也不会分解,而Ni2+,Zn2+,Mn2+,Fe2+等与钴试剂所生成的配合物在强酸介质中很快分解,从而可消除它们的干扰,提高了反应选择性.
4.选择适当的波长
例如,KMnO4的zui大吸收波长λmax为525nm,但K2Cr2O7在该波长处也有吸收,将测定波长选为λ=545nm处,K2Cr2O7则不干扰了.
5.分离
当上述方法不能消除干扰,则必须预先将待测组分与干扰组分分离.常用的分离方法有:沉淀、萃取、离子交换、蒸发、蒸馏以及色谱分离等.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