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推荐:气相|液相|光谱|质谱|电化学|元素分析|水分测定仪|样品前处理|试验机|培养箱


化工仪器网>技术中心>解决方案>正文

欢迎联系我

有什么可以帮您? 在线咨询

氮氧化物是怎样形成的呢?有啥危害?

来源:深圳市奥施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2019年07月31日 10:00  

氮氧化物是怎样形成的呢?

q答:随着锅炉燃烧技术的逐渐完善,目前已成为一种*的生物质燃烧技术. 该技术使用锅炉作为生物质燃烧器,以生物质作为锅炉燃烧的燃料,通过控制燃料在锅炉中的燃烧状况,进而提高生物质的利用效率. 相对于直接燃烧技术,锅炉燃烧技术更适合于生物质资源的集中、大规模利用. 但是由于锅炉结构较为复杂,控制参数较多,因此对该技术的使用要求较高. 在国外,流化床技术是一种被广泛采用的生物质能锅炉燃烧技术,由于国外发展较早,该项技术已经有了相当大的规模,而且在这项技术运行方面,也有了很多较为成熟的经验.

目前,生物质锅炉主要有两种炉型,即纯烧生物质的水冷振动炉和混烧生物质的循环流化床锅炉. 其中,循环流化床锅炉是将粒径为6 ~ 12 mm 的燃料和石灰石注入炉或燃烧室,颗粒在一股向上流动的空气( 占总空气体积分数的60% ~70%) 的作用下悬浮,二次风从锅炉上方进入燃烧室,促进生物质颗粒的充分燃烧,燃烧温度为840 ~900℃左右. 水冷振动炉通过周期性的振动,燃料在炉排上被抛起,燃烧的同时跳跃前进,炉渣也在这个过程中由炉排末端排出.

氮氧化物有啥危害?

q答: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能源消耗逐年增加,大气中NOx的排放量也迅速增长. NOx成为主要的一次污染物,其中主要以NO 和NO2为主. NOx的排放引发的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威胁了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主要危害包括: 参与臭氧层的破坏; 可以与碳氢化合物形成光化学烟雾; 是形成酸雨酸雾的主要污染物; 会对植物产生损害; 对人体健康有致毒作用等. 因此,控制和治理大气中的NOx非常重要.

NOx污染防治的紧迫性还体现在,如果不对NOx的排放进行有效的控制,NOx排放的显著上升会抵消削减SO2的努力,具体主要表现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的灰霾天数增加,污染程度加重,大气能见度下降,我国酸雨类型由硫酸型向硝酸--硫酸复合型进行转变. 因此,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将NOx纳入总量控制,NOx成为联防联控规划控制的重点污染物之一.

3.jpg

不同生物质成型燃料NOx排放情况于表2 中列出,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尽管木质成型燃料较秸秆成型燃料的NOx排放量较低. 但是还没有*达到现行排放标准GB13271—2014 与标准GB13271 征求意见稿--重点区域中规定的200 mg·m - 3 的标准,与新标准的80 mg·m - 3 的期望尚存在较大距离. Vassilev 等也曾比较了在燃料点火和熄火过程中木质燃料和玉米秸秆成型NOx的排放规律,在NOx组分上,研究发现秸秆成型燃料的整个点火过程中,烟气中的NOx含有NO 和质量分数为2. 6%~ 6. 9%的NO2,而木质成型燃料烟气中的NOx只有NO; 在NOx产生量上,秸秆成型燃料燃烧NOx的排放量是木质燃料的2 倍.

氮氧化物在线监测系统特点

BRL-NOX氮氧化物气体在线监测系统主要原理是:取样单元采集锅炉尾气并进行初级粉尘过滤再送入预处理单元,预处理单元对气体进行降温、除湿、二次过滤粉尘,气体分析单元进行各项烟气浓度检测分析,在显示屏上实时显示氮氧化物浓度,并将数据信号向外传输到远程电脑端、烟气浓度监测微信云平台等终端。    

(1)采用进口电化学传感器,精度高,响应速度快,重复性好;

(2)分析过程不需化学试剂,不产生二次污染,是一个无损的分析;

(3)三级预处理装置:冷凝、除尘、干燥;

(4)具有温湿度补偿算法,有效消除温湿度变化干扰;

(5)具有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氧气等相互干扰补偿;

(6)采用泵吸式采样,具有零点自动标准功能,消除系统长期运行产生的漂移;

(7)选配9寸工业级触摸屏显示,具有历史数据存储和查询功能;

(8)仪器具有:4-20mA/RS485信号输出,以太网输出,继电器输出等功能;

(9)提供现场数据查询、报表统计、数据打印等功能,直观显示气体浓度、类型、单位、工作状态,数据存储时间大于一年,并有拷贝功能等。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企业未开通此功能
详询客服 : 0571-87858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