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种信息化管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先进的育种理念和管理理念相融合,实现商业化育种全过程的程序化、标准化、数字化管理,从而构建有价值的育种数据库,提高育种选择效率效果,为育种工作服务。
育种单位实现育种信息化管理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自主开发(委托开发),另一种是选择第三方商业化育种软件。
种方式:自主开发(委托开发)
这种方式对于育种单位来说,做出的软件可以更加贴合本单位育种实际情况。但前提条件是单位或者委托方要有复合型的育种人才,并能保证持续的信息化投入。育种软件不同于OA(办公自动化系统)、MIS(信息管理系统),开发人员既要懂育种,还要懂编程,更要懂数量遗传学、生物统计等知识。据笔者多年和用户接触了解,有不少单位之前自主或者委托第三方做过相关的育种软件系统开发,但终大都未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中途就放弃了,个别单位因前期投入较大,处于比较尴尬的局面。
育种单位选择自主开发方式,要选对人,还要保证能够持续的投入。任何一套系统都不是一蹴而成的,尤其是育种软件,育种选择技术、方法不断地发展进步,需要结合本单位育种情况不断地完善改进,比如传统育种值BLUP分析方法,如何跟分子育种GBLUP结合。有人说搞育种是一场修行,做育种软件同样也是一种修行。
第二种方式:选择第三方商业化育种软件
这种方式可以让育种单位快速搭建育种信息化管理平台。但是有几点需要引起注意。
1、育种数据存储方式
根据市面上现有育种软件采用的数据存储方式来看,分两种,一种是用户本地内部存储,另一种是第三方服务器存储,例如:云存储。
育种数据不同于普通数据,毫不夸张的说数据的安全性关乎育种单位的生存命脉。如果采用云存储的的方式将育种数据存放在第三方服务器上,需要考虑该提供商的实力(资金和技术),是否有资金实力为服务器提供足够带宽,保证用户集中登录服务器时的访问速度。
网易、360、新浪等都因运行压力相继关掉了云网盘存储方式,而育种数据如果哪一天也被下架或清空,那可是一件棘手的事情。国内外的很多网络平台不断被爆出用户数据泄露的事件,甚至有些平台干着监守自盗的勾当,窃取用户数据。育种数据是存储在自己单位内部还是存储在公用的网络平台上需要用户仔细斟酌。
2、软件提供商的可持续性
市面上的育种软件可分为国产软件和国外软件。
国产软件,一种是商业化软件公司开发的,另一种是科研课题项目的研究成果。
选择商业化软件公司的产品,需要考察该公司的专业性及在此领域的实力。
科研课题的研究成果需要考虑其后期是否能提供持续更新及技术维护,国内一些科研项目会跟风一些时髦的概念,“育种大数据”、“育种共享平台”,试想哪个单位的数据愿与竞争对手共享呢?
选择国外育种软件,使用、售后、维护、沟通成本通常较高。专业领域的软件其操作习惯并不像大众化的软件(如office、PS等)容易被用户接受,国外软件英文界面,软件理解操作都有不便,即使汉化效果也多不好。很多代理商自己连软件的使用都没搞明白,又如何专业指导用户使用?据了解,国外某育种软件在中国已换了多个代理商,用户的利益又如何保证呢?代理合作如果终止了,客户怎么办?国外育种软件本身不具备产品优势,国产育种软件势必会占领越来越多的*。这点也要注意。
3、国内外育种差异
国外育种模式跟国内客观上存在差异,不少单位在进行育种信息化工作时忽视了这个问题。我国即便以玉米育种为例,不同从事玉米育种的育种单位间,在育种理念、技术路线、选择方法等诸多环节都可能存在不同。这对育种软件是一项很高的管理要求。同一作物育种管理就存在诸多不同,不同作物的育种数据进行信息化管理,比如,玉米和小麦都要进行育种数据管理,就是更高的要求,从事多作物育种的单位就要注意这个问题。育种软件是否支持多作物育种数据管理,这是个重要指标。
国内外育种差异,有的用户会想到通过国外育种软件学习借鉴*的育种方法,这种可能性不能说没有,但报太大希望明显不合适,甚至得不偿失,建议多用用试用版,很多人的这个想法就会打消。无论哪家育种软件都要基于遗传学、数量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统计学等学科的实用技术成果进行软件设计开发,在今天知识、信息充分交流的今天,国内外育种软件厂商位于同一起跑线。育种工作本身具有特殊性,就像模仿式育种永远只能跟跑一样不能超越一样,谁敢说,国外的育种模式一定于中国,育种要从本单位情况出发,循序渐进,逐步借鉴使用可靠的育种理论方法更合适,效访他人育种模式,就一定能出品种吗,没有自身积累可一定出不了品种。
*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育种软件,并不比国外育种软件差,在软件编程技术、育种数据分析算法、育种数据集成管理,多作物育种支持等方面,都有可圈可点之处。还是那句话,多找几个试用版,放在一起比比试试就明白了。
4、盲目跟风有风险
每个育种单位的情况是不同的,包括人员素质、团队架构等。有些在外企任职过的育种人员会接触到其公司使用的管理软件,会向现任公司推荐引进。其出发点是好的,引进先进的管理方式方法能提率效果,但是不能忽略一点,国内外育种差别怎么协调处理,国外公司一般分工比较明确,人员都是各司其职。其在原公司接触了解的软件系统是全局的还是其中某一部分?是否适应本公司的基本情况,国外人员都懂英语而且一般都掌握一些基本编程知识,对计算机操作也比较熟练,而国内人员对计算机操作熟练度会差一些,尤其是年纪稍大一些的育种人员,盲目引进国外的软件系统可能会起到反作用。
今天的育种信息化管理是育种试验设计、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分析等各个环节的全流程信息化,全流程数字化。
育种信息化,是需要诸多技术知识融合的一个领域,其核心是为育种服务,再说的明确一些,是为育种选择服务,随着国内用户越来越多接触到育种软件,很多名词、术语、技术、设备都需要去了解学习,
一维条码到二维条码,
摄像头扫描识别到激光头识别,
windows mobile到安卓系统,
用盗版的bartender还是用国产正版免费的printTM,
用射频还是可降解的PET标签,
用一般配合力还是用育种值,
传统育种还没搞好,分子育种已在眼前
刚会用BLUP,又出来了GBLUP
这么多设备、人员、异地布点,育种数据汇总、育种数据安全性怎么保障
作为专业的育种信息化解决方案提供商,农博士软件愿意为您答疑解惑,沟通交流。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