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推荐:气相|液相|光谱|质谱|电化学|元素分析|水分测定仪|样品前处理|试验机|培养箱


化工仪器网>技术中心>行业标准>正文

欢迎联系我

有什么可以帮您? 在线咨询

纺织及印染行业对色手册

来源:深圳市世创利科技有限公司   2011年02月16日 09:34  

纺织及印染行业对色手册

一、光和颜色 

光是一电磁波,它的波长范围很宽。我们眼睛能见到的光,即可见光,只是电磁波中极小的一部分,其波长在400~700nm之间。光是由光源发出的,常见的光源有太阳、灯、火焰等。物体会显示出各种各样的颜色,其根本原因就是它对光具有选择吸收的特性。太阳光照在物体上,物体可选择吸收某种波长范围的光,而将其余波长的光反射出来,反映到人脑中,就得到这种物体显示什么颜色的印象。如蓝色的物体吸收红和黄光而反射蓝光,黄色的物体吸收红和蓝光而反射黄光。因此,物体的颜色可以认为是光源发出的光经过物体的一系列吸收、反射等作用后对人眼产生的一种刺激作用。

二、颜色的基本属性

  总的来讲,颜色可分为彩色和消色两类。消色又称非彩色,黑、白、灰等皆为消色。非彩色以外的各种颜色,都称为彩色。所有的彩色都对可见光内的某一部分波长有比较明显的吸收。人们通过对颜色的研究发现,自然界中的所有颜色都可以用明度、色相和饱和度三个属性来描述。明度是表示物体表面明亮程度的一种属性,在非彩色中zui明亮的颜色是白色,zui暗的颜色为黑色,其间分布着不同的灰色。也就是说白色明度zui高,黑色明度zui低,而灰色的明度则介于白色和黑色之间。各种不同的彩色也有明度高低之分,通常明亮的颜色明度高,而比较暗的颜色则明度较低。如同样是红色,暗红色的明度就低于浅红色。色相是颜色彼此相互区分的特性。可见光谱不同波长的辐射表现为视觉上的各种色调,如红、橙、黄、绿蓝等。物体表面色的色相决定于三个方面,一是照明体光源的光谱组成,二是物体对光的吸收和反射特性,三是不同的观察者。发光物体的色相决定于它的光辐射的光谱组成。非发光物体的色相决定于照明光源的光谱组成和物体本身的光谱反射特性。饱和度是指颜色的纯度。可见光谱中的单色光是zui饱和的颜色,为100%。饱和度的高低可以从光谱色与白光的混合来理解。任意一个颜色都可以看成是白光与光谱色混合后得到的,此时白光的成分越多,则饱和度越低,白光的成分越少,则饱和度越高。白色、标准灰色和黑色的饱和度zui低,为0或者说没有饱和度。一般地说,明度决定于有色物质的浓淡,色相决定于有色物质的颜色,而饱和度则和颜色的鲜艳度有关。但是,这些关系往往都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例如,饱和度和鲜艳度之间的关系就很复杂,这主要是因为饱和度是一个色度学概念,而鲜艳度则受相当大的心理因素影响。
对于颜色的这三个属性,人们常用三维空间的类似球体的模型来表示,如图2-1所示。图中纵坐标表示明度,围绕纵轴的圆环表示色相,离开纵轴的距离表示饱和度。

三、颜色的混合

  两束不同波长的光叠加在一起,就会得到与原来两束光具有不同性质的光。同样,两种不同颜色的染料混合在一起,也会得到与原来两种染料颜色*不同的混合物。这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颜色混合。经过研究发现,上述两种颜色混合方式的规律是*不同的。为区别起见,人们把光的混合称之为加法混色,而把对光具有吸收作用的物质如染料、颜料、滤光片等的混合或叠加称为减法混色。
1、加法混色加法混色是指各种不同颜色的光的加和。三个原色光为红(R)、绿(G)、蓝(B),把这三种光以适当的比例混合可以得到白光。加法混色中的基本规律是由格拉斯曼(H.Grassman)在1854年提出的,称为格拉斯曼混色定律。彩色电视机荧光屏的混色是加法混色在日常生活中的典型例子。加法混色在印染上的典型实例为纺织品的荧光增白。经煮练、漂白后的织物仍带有一定的黄色,即织物的反射光中缺少蓝紫色的光,而荧光增白剂可以吸收紫外光激发出蓝紫色的可见光,蓝紫色的光与黄光相加,则可以得到白光,所以织物的白度增加。

深圳市世创利科技有限公司
专营:标准光源对色灯箱、测色仪、色卡、纺织仪器等,*洽谈。
0755 86081359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企业未开通此功能
详询客服 : 0571-87858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