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光谱成像的发展
上世纪80年代初、中期,在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和863计划的支持下,我国亦开展了高光谱成像技术的独立发展计划。我国高光谱仪的发展,经历了从多波段到成像光谱扫描,从光学机械扫描到面阵推扫的发展过程。 根据我国的使用情况先后开发出了满足海洋环境监测和森林探火的需求的以红外和紫外波段以及以中波和长波红外为主体的航空扫描仪,满足地质矿产资源勘探方面的短波红外光谱区间(2.0-2.5 mm)的6—8波段细分红外光谱扫描仪(FIMS)和工作波段在8-12mm光谱范围的航空热红外多光谱扫描仪(ATIMS)。
在此以后我国又自行研制了更为先进的推帚式成像光谱仪(PHI)和实用型模块化成像光谱仪(OMIS)等并得到国内外的多次应用,这些新的成像光谱系统不仅在地质和固体地球领域研究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在生物地球化学效应、农作物和植被的精细分类、城市地物甚至建筑材料的分类和识别方面也都有很好的结果。 2002年3月在我国载人航天计划中发射的第三艘试验飞船“神舟三号”中,搭载了一台我国自行研制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
2007年10月24日我国发射的“嫦娥-1”探月卫星上,成像光谱仪也作为一种主要载荷进入月球轨道。这是我国的*台基于富里叶变换的航天干涉成像光谱仪,它具有光谱分辨率高的特点。 2008年发射的环境与减灾小卫星(HJ-1)星座中,也搭载一台工作在可见光—近红外光谱区(0.45—0.95μm)、具有128个波段、光谱分辨率优于5nm的高光谱成像仪。 高光谱成像仪是天宫一号搭载的有效载荷之一。在轨运行期间,利用多个应用单位由他的“火眼金睛”开展了地质矿产和油气资源勘查、森林水文生态监测、环境污染监测分析等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的天宫一号携带了我国研究出的高光谱成像仪。新的高光谱成像仪由中科院长春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以及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共同研制的,是目前我国空间分辨率和光谱综合指标zui高的空间光谱成像设备,在空间分辨率、波段范围,数目以及地物分类等方面达到同类遥感器先进水平。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