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简介
详细介绍
印刷用加湿机的详细信息:本站新闻记者获悉印刷用加湿机资讯解析,干燥环境对印刷行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静电和粉尘上,静电可造成纸张粘连,从而出现输纸困难、纸张吸附纸屑、印承物带电等等,这些都是直接导致印刷产品大面积报废的主要原因。针对现在工业解决干燥危害,推出ZS系列空气加湿机供现在厂家采购。可通过加湿机将空气湿度提升,这样干燥环境给产品带来的危害便可一并解决。
正岛电器生产的ZS-40Z印刷加湿机是采用超声波高频振荡的原理,将水变成可漂浮于空气中的极细小的微雾与空气充分混合,从而达到加湿的目的。
具有空气加湿、净化、防静电、降温、降尘等多种用途;既可以较大空间进行均匀加湿,也可对特殊空间进行局部湿度补偿,具有较高的使用灵活性。 |
备注 | 目前市场部分加湿器厂家仿冒正岛加湿器ZS系列型号低配置,低价格在销售,请客户区别以下: | ||
品 牌 | 电 源 | 风 机 | 外 壳 |
正 岛 | 变频电源 防水等级IP68(低能耗、低故障) | 特制防水风机 | 全不锈钢外壳及内胆 |
仿冒厂家 | 变压器(高耗能、高故障高、维修频率高) | 普通风机(易烧毁) | 普通钣金(易锈) |
正岛ZS-40印刷加湿机控制方式,技术参数:
控制方式 | 加湿量 | 加湿量 3kg/h | 加湿量 6kg/h | 加湿量 | 加湿量 12kg/h | 加湿量 18kg/h | 加湿量 24kg/h |
开关控制 | ZS-06 | ZS-10 | ZS-20 | ZS-30 | ZS-40 | ZS-F60 | ZS-F80 |
时序控制 | ZS-06S | ZS-10S | ZS-20S | ZS-30S | ZS-40S | ZS-F60S | ZS-F80S |
湿度控制 | ZS-06Z | ZS-10Z | ZS-20Z | ZS-30Z | ZS-40Z | ZS-F60Z | ZS-F80Z |
出雾方式 | 单管 | 双管 | 三管 | 四管 | |||
消耗功率 | 180W | 300W | 600W | 900W | 1200W | 1500W | 2000W |
熔断电流 | 3A | 5A | 10A | 15A | 20A | 25A | 30A |
电源电压 | 220V/50HZ | ||||||
雾粒直径 | ≤10μm | ||||||
换风量 | 175M3/h | 350M3/h | 525M3/h | 700M3/h | |||
净重 | 15kg | 18kg | 22kg | 30kg | 38kg | 55kg | 70kg |
外形尺寸 | 48X38X22cm | 63X45X32cm | 70X36X40cm | 90X36X40cm |
正岛ZS-40Z印刷加湿机产品六大核心配置优势:
![]() | 优势一:【全不锈钢箱体】 机组采用全不锈钢箱体结构,喷塑处理,美观耐用;自动进水,设有溢水保护,可自动控制水位;底部装有万向轮,可自由移动。 | ![]() | 优势二:【集成式雾化器】 机组采用集成式超音波钢化机芯,自带缺水保护装置,无机械驱动、无噪音、雾化效率高,杜绝易堵塞、维修繁锁等问题。 |
![]() | 优势三:【IP68级防水电源】 机组采用*的全密封防水变频电源和全密封集成电路,防水等级为IP68(可置于水下1米深处也不会短路)。 | ![]() | 优势四:【轴承式防水风机】 机组风动装置采用防水等级为IP68的滚珠轴承式36V防水风机,具有启动快、风量大、振动小,耐腐蚀、运转稳定。 |
![]() | 优势五:【耐碱酸陶瓷雾化片】 机组选用的陶瓷雾化片适合较硬水质和耐碱酸的使用环境,且正常使用寿命长达3000-5000小时,更换方便快捷。 | ![]() | 优势六:【高精度湿度传感器】 机组配有微电脑自动控制器&日本神荣高精度湿度传感器,全自动控制面板,人机对话界面,智能化轻触式按键操作。 |
您可能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1. 工业用湿膜加湿器(QS-9)
2. 工业用移动加湿器(CS-20Z)
3. 工业用小型加湿器(SJ-J3000)
4. 速捷商务型加湿器(SJC-J3000)
印刷车间加湿机是目前印刷行业用的zui普遍的一款空气增湿设备,逐渐成为目前zui的除干燥环境危害理想设备,不止用于现在印刷行业,只要是工业或者低湿环境均有普及,效果深得消费厂家的认可。欢迎您对,印刷车间加湿器,工业加湿器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您提交的任何信息,都将由我们专人负责处理。如果不能解决您的疑问,请您。
印刷加湿机相关知识:
西汉麻纸:西汉初年,政治稳定,思想文化十分活跃,对传播工具的需求旺盛,纸作为新的书写材料应运而生。许慎著《说文解字》,成书于公元100年。谈到“纸”的来源。他说:“‘纸’从系旁,也就是‘丝’旁”。这句说话见当时的纸主要是用绢丝类物品制成,与如今意义上的纸是*不同的。许慎认为纸是丝絮在水中经打击而留在床席上的薄片。
这种薄片可能是zui原始的“纸”,有人把这种“纸”称为“赫蹄”。这可能是纸发明的一个前奏,关于这种“纸”的记载,可以追溯到西汉成帝元延元年(公元前12年)。《汉书·赵皇后传》中记录了成帝妃曹伟能生皇子,遭皇后赵飞燕姐妹的迫害,她们送给曹伟能的毒药就是用“赫蹄”纸包裹,“纸”上写:“告伟能,努力饮此药!不可复入,汝自知之!”,由此推测纸可能与丝有一定关系。
远古以来,中国人就已经懂得养蚕、缫丝。秦汉之际以次茧作丝绵的手工业十分普及。这种处理次茧的方法称为漂絮法,操作时的基本要点包括,反复捶打,以捣碎蚕衣。这一技术后来发展成为造纸中的打浆。此外,中国古代常用石灰水或草木灰水为丝麻脱胶,这种技术也给造纸中为植物纤维脱胶以启示。纸张就是借助这些技术发展起来的。
从迄今为止的考古发现来看,造纸术的发明不晚于西汉初年。zui早出土的西汉古纸是1933年在新疆罗布淖尔古烽燧亭中发现的,年代不晚于公元前49年。1957年5月在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出土的古纸经过科学分析鉴定,为西汉麻纸,年代不晚于公元前118年。1973年在甘肃居延肩水金关发现了不晚于公元前52年的两块麻纸,暗黄色,质地较粗糙。
1978年在陕西扶风中延村出土了西汉宣帝时期(公元前73~49年)的三张麻纸;1979年在甘肃敦煌县马圈湾西汉烽燧遗址出土了五件八片西汉麻纸。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西汉文帝时期(公元前179~前141年)的纸质地图残片,表明了当时的纸可供写绘之用。从上述西汉出土的纸的质量来看,西汉初年的造纸技术已基本成熟。
历*关于汉代的造纸技术的文献资料很少,因此难以了解其完整、详细的工艺流程。后人虽有推测,也只能作为参考之用。总体来看,造纸技术环节众多,因此必然有一个发展和演进的过程,绝非一人之功。它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