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13届全国政府采购监管峰会在长春召开。大会设置监管和操作两个论坛。作为全国政府采购评审专家之星代表,天津大学研究生院培养办主任齐崴在监管论坛上分享了其在评标过程中的体会。
齐崴介绍,2018年6月2日到3日,全国高校采购管理与电子招标信息化建设研讨会由天津大学主办,清华、北大、浙大、人大等全国百余所高校代表,报社记者,以及供应商代表和招标代理人300多人齐聚津门参加了此次会议。
选择天大是因为,天津大学在全国高校个启用电子招投标系统,教育部政府采购中心副主任马建斌的评价是:天津大学先行一步,将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招投标电子辅助系统带到高校,形成了“天大模式”,成效十分显着,在部属高校乃至全国高校中都发挥了示范作用。
齐崴对评标工作大的体会是:需要自己更专业,不断学习,积累经验。齐崴对评标的第二点体会是:需要自己做到更公正,招投标过程实际是买卖双方搏弈的过程,尽力维护采购人的利益,从价格、配件、质保等方面给老师们争取大的收益;但同时也要维护卖家的权益,有时候销售商和代理人还会是校友,于情于理都要公正,而且后期的维修及售后买卖双方还有不少往来,所以掌握好度和找到买卖双方的平衡点也很重要。要做好这点,一方面是需要熟悉政府采购相关政策法规和评标流程,更重要的是要有职业道德操守,自律,自省;维护双方权益,公正评判。
交流中,齐崴分享了对民族品牌的期许:仪器科学与技术作为一门母学科,是机、电、光、计算机、材料、物理、化学、生物等多个专业与先进技术的高度综合,它既是创新研究的工具,更是创新研究的主体,仪器设备的自主研发与进口替代将大有所为,也亟待突破。因为,我国每年购买国外科学仪器设备的花费在400亿元以上。以医疗分析仪器为例:80%的CT、85%的检验仪器、90%的超声波仪器、磁共振设备、心电图机都是国外品牌;以其熟悉的化学和生物分析仪器为例:从质谱到电镜、从核磁到红外,几乎看不到国产品牌,每次评标中看到国外厂商巨额的利润还是有一些心痛,因为花的都是我国纳税人的钱。
所以齐崴想借助政府采购监管峰会这一平台发一点声音:希望中国仪器设备的自主研发和进口替代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评标时能看到更多的民族品牌。
立即询价
您提交后,专属客服将第一时间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