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21241593
当前位置:上海语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试剂>> B0221黑胶虫清除剂(2000X)
产品描述
“黑胶虫"是一种常见的细胞污染物,与细胞竞争性生长,对细胞生长不利,严重时导致细胞死
亡。目前很多细胞存在被“黑胶虫"污染的现象,对细胞培养及其后续实验造成了极大地影响。 “黑胶虫"污染的细胞常见的特性有以下几点:
① 培养基不浑浊 ,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周围和培养液中有“小黑点"呈现布朗运动 ,且随着 培养时间的延长“小黑点"逐渐增多;
②“黑胶虫"污染的细胞,营养消耗快,需要频繁更换培养液;
③“黑胶虫"污染的细胞生长缓慢,细胞状态差,空泡化严重,甚至还可能导致细胞形态的改变。 黑胶虫清除剂用于清除细胞培养过程中产生的“黑点",只需1~3天就可以显著抑制“黑点"生长,
一周左右即可清除“黑点"。
本产品经过细胞库数百种细胞的测试和长期的实验验证,对细胞生长无明显影响,高效、特异性 清除“黑胶虫" ,挽救珍贵细胞。
质量控制
1: 通过细菌、真菌、支原体、内毒素检测。
:2: 通过渗透压、pH 检测。
:3: 通过产品性能检测。 运输与保存方法
冰袋运输;
-20℃避光保存,保质期2年;
使用方法
从-20℃冰箱内取出黑胶虫清除剂,将试剂管瞬时离心(3000rpm ,3~5s)后放置于EP管架上,用 75%的酒精喷洒试剂管的表面,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无菌操作; 以T25细胞培养瓶为例
对于黑胶虫污染的细胞,在细胞培养基中加入适量黑胶虫清除剂,通常推荐使用的稀释倍数为 2000×, 如:6mL的细胞培养基加入3μL的黑胶虫清除剂混匀。连续加药培养1~2周即可有效清除黑胶 虫污染。
若黑胶虫污染较严重,可酌情增加药物浓度以提高清除黑胶虫的效率 ,推荐尝试最小稀释倍数 、 中间稀释倍数 、最大稀释倍数三个浓度进行测试。以细胞系(成纤维样)为例,建议将细胞分为三份, 分别采用500×、 1000×、2000×三个浓度进行黑胶虫清除,若500×对细胞生长无明显影响,建议采用 500×清除黑胶虫,若500×对细胞生长有明显影响,则采用1000×清除黑胶虫 ,连续加药培养1~2周即可 有效去除黑胶虫污染。
注意:可参考下表选择稀释倍数,达到最佳清除效果。
细胞类型 | 细胞对药 物敏感度 | 细胞举例 | 建议 稀释倍数 |
细胞系(类成纤维样) | V | 293T、Raw264.7、HT22、 3T3-L1、HSF、C2C12、L929 | 500×~2000× |
细胞系(上皮样) | VV | MCF-7、Hep G2、Hela、HUVEC | 1000×~2000× |
原代细胞(成纤维样) | 成纤维细胞、间质细胞 | ||
原代细胞(上皮样) | VVV | 上皮细胞、内皮细胞、肿瘤细胞 | 1500×~2000× |
干细胞(成纤维样) | 间充质干细胞 | ||
胚胎干细胞(克隆样) | VVVVV | H1、H9、iPS | 2500×~4000× |
特别提醒
①使用本试剂前请仔细阅读说明书;
②本产品经0.1μm 过滤除菌,使用本产品时无需过滤,可直接加入培养基使用;
③本试剂具有技术,-20℃保存时不冻结,使用时无需解冻,从-20℃取出即可使用;
④为了发挥药效,含药培养基建议现配现用,如果加药培养基未用完,于4℃冰箱中避光保 存,2周内用完,使用培养基前需预热至37℃;
⑤贴壁细胞换液或传代前 ,弃去旧的培养基 ,用含1000×黑胶虫清除剂的PBS轻轻冲洗细胞表面2 次。悬浮细胞、贴壁不牢的细胞、半贴半悬细胞换液或传代前 ,可利用黑胶虫直径远小于细胞直径的 特点,采用150g(或900rpm)低速离心5mins ,弃去旧的培养基,再用含1000×黑胶虫清除剂的PBS轻 轻冲洗细胞2次;
⑥用含药PBS清洗细胞后,加入含有黑胶虫清除试剂的新鲜专用培养基(传代后铺细胞需更换为新 的瓶/板), 1天换液1次 , 连续加药4~7天 ,或者2天换液1次,连续加药7~14天 ,若黑胶虫污染非常严 重时,需增加换液频率和延长处理时间;
⑦细胞老化或状态异常时会产生黑色的细胞分泌物,此种分泌物会随着细胞培养不断产生, 并不 是“黑胶虫",无法通过黑胶虫清除剂有效去除;
⑧如遇个别细胞对本试剂敏感,细胞生长速度明显受影响时,建议减量使用或进行稀释度测试;
⑨黑胶虫清除剂处理后,会有很好的清除黑胶虫效果,但是如果环境或使用试剂中仍有污染源存 在,细胞可能会再次污染,因此需做好适当的预防措施;
⑩加入本产品进行黑胶虫预防和清除时,无需添加双抗(青霉素-链霉素);
⑪为了您的安全和健康,请穿实验服并戴一次性手套操作;
⑫本产品仅供研究或进一步生产使用,不得用于诊断或治疗。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请输验证码
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相关企业负责,化工仪器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温馨提示: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