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
赛默飞微量紫外分光光度计特点
2025-4-24 阅读(39)
赛默飞微量紫外分光光度计介绍
一、引言
在分子生物学、生命科学、临床研究等实验场景中,样品常常较为珍贵,特别是在处理微量核酸、蛋白质样品时,对检测灵敏度和样品体积要求较高。为满足这类应用需求,赛默飞推出了微量紫外分光光度计,其适用于小体积样品的快速定量分析,尤其适用于DNA、RNA、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浓度测定和纯度评估。
二、工作原理
该类分光光度计基于紫外/可见光区域的吸收光谱原理工作,通常利用比尔-朗伯定律(Beer-Lambert Law)进行定量分析。通过测量溶液对某一特定波长光的吸收强度,可计算出溶液中溶质的浓度。微量紫外分光光度计在光路设计上采用短光程的固定光路(一般为0.2~1.0 mm),从而适应1–2 µL样品量的检测,同时提高检测灵敏度。
三、仪器组成与结构设计
赛默飞微量紫外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组成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光源系统:通常配备氘灯和钨灯,分别提供紫外光(190–360 nm)与可见光(360–850 nm);
微量比色模块:采用石英平台或专用微量检测头,无需比色皿,直接滴加样品;
检测器:一般使用光电二极管阵列,能够同时采集多波长数据,提高测量速度;
操作界面:配备彩色触控屏,支持独立操作或通过电脑软件控制;
数据处理与存储:内置分析程序,支持结果自动生成并导出为多种格式;
校准与维护模块:部分型号内置自动校准功能,减少人工干预。
四、主要技术参数(以NanoDrop One为例)
参数项目 | 参数数值 |
---|---|
波长范围 | 190–850 nm |
波长精度 | ±1.0 nm |
样品体积 | 1–2 µL |
光程长度 | 自动切换(0.2 mm和1.0 mm) |
吸光度范围 | 0.02 – 300 Abs(相当于浓度范围更宽) |
吸光度准确度 | ±3%(at 0.97 Abs) |
样品检测时间 | 每样品约3–5秒 |
样品恢复 | 无需比色皿,样品可回收 |
数据存储与导出 | 支持U盘导出、Wi-Fi传输、打印等方式 |
尺寸与重量 | 约20×25×15 cm,重量约3.5 kg |
五、功能与操作特点
无需比色皿检测:只需1–2 µL样品直接滴加于检测平台,适用于低体积生物样品;
自动检测并校准光程:系统可根据样品浓度自动调整光程,有效避免饱和吸光;
快速检测与实时分析:3–5秒内完成检测,适用于高通量样品处理;
内置数据库与结果解读:仪器软件支持实时数据解释,包括纯度比值(如A260/A280,A260/A230)自动计算;
用户友好界面:图形化操作界面、支持触控或外接鼠标键盘操作,适配不同使用习惯;
多语言支持与远程导出:便于国际实验室使用,支持本地或云端数据传输;
应用向导功能:内置不同样品类型的分析流程,例如DNA、RNA、蛋白质、微生物悬液等。
六、应用场景
分子生物学实验:用于提取后DNA、RNA浓度及纯度检测;
蛋白质研究:蛋白浓度定量分析及污染判断;
临床检测实验室:样品制备前质量控制;
生物制药过程监测:中试与质控过程中的样品检测;
农业和食品检测:动植物样品中核酸成分分析;
科研教学单位:教学示范与本科/研究生实验室日常检测任务。
七、使用注意事项
样品需均匀混匀:避免样品不均影响检测准确性;
平台需及时清洁:每次检测后用无菌纸巾或棉签清理检测平台,避免交叉污染;
样品浓度需在检测范围内:过高浓度需稀释,防止吸光度超出线性范围;
环境干扰控制:应放置于干燥、无振动的环境,避免光线干扰;
定期校准与维护:建议每月至少进行一次仪器光程及吸光度校准;
样品顺序标记清晰:便于后续数据分析与回溯;
避免样品气泡:气泡会干扰光路,影响检测精度。
八、维护与保养
检测头定期清洁:用去离子水或70%乙醇清洗检测区域;
避免样品残留干结:每次使用后立即清理平台;
避免尖锐物接触检测表面:防止刮伤造成光路误差;
软件升级与故障排查:定期检查软件版本,并记录系统报错信息进行维护。
九、小结
赛默飞微量紫外分光光度计适用于对样品量敏感但分析要求严格的实验场景,其设计兼顾便捷性与实用性,能够为核酸、蛋白质等多种生物样品的浓度和纯度分析提供技术支撑。通过优化样品检测流程,用户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取所需数据,提升实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