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上海滨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超纯水设备>> 朝阳BR-5吨单级反渗透+EDI超纯水设备
应用领域 | 环保,食品/农产品,化工,电子/电池,制药/生物制药 |
---|
朝阳BR-5吨单级反渗透+EDI超纯水设备
一、核心工艺原理与技术逻辑
多介质过滤单元:采用 φ800mm 的不锈钢过滤罐,内装石英砂(粒径 0.5-1.2mm)和无烟煤(粒径 0.8-1.5mm)的混合滤料(体积比 3:1),通过机械截留和吸附作用去除原水中的悬浮物、泥沙及大颗粒胶体,使进水浊度≤1NTU。运行流速 10-12m/h,每 24 小时自动反冲洗一次(反洗强度 15L/(m²・s),时间 10 分钟),并配备手动正洗功能,确保滤料清洁度。
活性炭吸附单元:φ600mm 的不锈钢罐内填充 1.0m³ 的椰壳活性炭(碘值≥1000mg/g),主要去除原水中的余氯(降至 0.05mg/L 以下)、有机物(TOC 去除率 40-50%)及部分重金属离子(如铁、锰)。运行流速 8-10m/h,通过在线余氯监测仪(检测限 0.01mg/L)实时监控出口水质,当余氯>0.03mg/L 时,自动启动再生程序(采用 5% 盐酸溶液浸泡 2 小时,再用纯水洗至中性)。
软化单元:采用双罐流量控制型钠离子交换系统(树脂型号 001×7),单罐树脂装填量 0.5m³,通过钠离子与水中钙、镁离子的交换反应,将原水硬度降至≤0.5ppm。双罐交替运行(一用一备),当单罐产水量达到 80 吨时,自动切换至备用罐并启动再生(再生液为 8% NaCl 溶液,用量为树脂体积的 1.5 倍),确保出水硬度稳定。
精密保安过滤单元:作为 RO 系统的最后一道保护屏障,采用 40 英寸 5μm 聚丙烯折叠滤芯(6 支并联),截留预处理过程中可能泄漏的微小颗粒和胶体,确保进入 RO 膜的水中颗粒粒径<5μm。滤芯外壳为 316L 不锈钢材质,配备压差变送器(报警阈值 0.1MPa),当进出口压差超过设定值时,自动提醒更换滤芯。
膜组件:8 支 ESPA2-8040 苦咸水膜元件分为两组,每组 4 支串联,膜壳采用玻璃钢材质(工作压力 1.6MPa),端盖密封方式为 O 型圈密封(材质 EPDM)。膜组件的排列方式确保每支膜元件的进水压力和流量均匀,减少因水力不平衡导致的膜污染。
高压泵:采用卧式多级离心泵(流量 6.7m³/h,扬程 160m),配备变频控制器(0-50Hz 可调),可根据 RO 产水流量自动调节转速,避免因流量波动导致的压力冲击。泵出口安装压力传感器和安全阀(起跳压力 1.6MPa),确保系统运行安全。
辅助系统:包括阻垢剂投加装置(PTP-2000,浓度 2-3ppm),防止 RO 膜表面形成碳酸钙和硫酸钙垢;pH 调节装置(投加氢氧化钠溶液,将进水 pH 调至 7.5-8.5),提高 CO₂的去除率;以及在线监测仪表(进水压力、产水压力、浓水压力、电导率、流量),实时记录系统运行参数。
EDI 模块:3 台 EDI 模块(型号 IP-LXM45Z)并联运行,每台模块包含 100 对阴、阳离子交换膜,内部填充 0.5L 混合离子交换树脂(阳树脂:阴树脂 = 1:1)。模块运行温度控制在 15-35℃,进水压力 0.2-0.4MPa,浓水排放率 10-15%,确保模块内部的水流和电流分布均匀。
整流器:提供直流电源(输出电压 0-600V,电流 0-10A),并具备恒压 / 恒流两种控制模式,可根据 EDI 进水电导率自动调节输出电流,当进水电导率升高时,自动增加电流以保证脱盐效果。
循环系统:采用不锈钢离心泵(流量 1.5m³/h,扬程 30m)驱动浓水循环,通过流量计和调节阀控制浓水流量,确保浓水浓度在合适范围内(通常为进水的 5-8 倍),避免浓水室结垢。
终端抛光混床:采用 0.5m³ 的不锈钢柱(直径 300mm),内装核级离子交换树脂(阳树脂:阴树脂 = 2:1),作为 EDI 产水的最后一道精制工序,可将电阻率提升至 18.2MΩ・cm(理论极限值),并去除 EDI 未能去除的痕量有机物和离子。抛光混床的更换周期根据产水电阻率确定,当电阻率<15MΩ・cm 时,提示更换树脂。
超纯水储罐:采用 316L 不锈钢材质(容积 8m³),内表面经电化学抛光(Ra≤0.4μm),配备 0.1μm 疏水性空气呼吸器(带加热防冻功能)、搅拌装置(转速 30r/min)及液位传感器(精度 ±10mm)。储罐设计有 1° 的坡度,确保排空,避免死角积水。
循环输送系统:采用卫生级离心泵(材质 316L,机械密封为 PTFE)提供动力,使管道内水流速维持在 1.5-2.0m/s(湍流状态),抑制微生物附着和繁殖。管道采用自动轨道焊接(焊缝内表面 Ra≤0.8μm),阀门为零死角隔膜阀,所有连接部位均采用快装接头,便于拆卸和清洗。
在线监测与消毒系统:总送管道安装电阻率仪(带温度补偿,精度 ±0.1MΩ・cm)、TOC 分析仪(检测限 5ppb)和颗粒计数器(0.1μm,计数精度 ±10%),总回管道安装电阻率仪。消毒采用紫外线杀菌(254nm,剂量 30mJ/cm²)和臭氧消毒(浓度 0.1-0.2ppm)相结合的方式,每周进行一次臭氧消毒(持续 30 分钟),每月进行一次紫外线灯管强度检测,确保杀菌效果。
EDI 进水预处理技术:为确保 EDI 模块的长期稳定运行,单级 RO 产水需经过精密过滤(1μm)和软化处理(硬度≤0.5ppm),防止 EDI 膜结垢和树脂污染。同时,在 RO 产水管道添加还原剂(亚硫酸氢钠,浓度 1-2ppm),去除残余的游离氯(降至 0.01mg/L 以下),避免氯对 EDI 膜的氧化降解。
电阻率精准控制技术:通过 PLC 控制系统实时采集 EDI 产水电阻率信号,当电阻率低于 15MΩ・cm 时,自动增加 EDI 运行电流(每降低 1MΩ・cm,电流增加 0.5A),直至电阻率恢复至 16MΩ・cm 以上。同时,在终端抛光混床出口安装电阻率仪,当电阻率<17MΩ・cm 时,自动切换至备用抛光混床,确保产水质量。
TOC 深度去除技术:采用 “活性炭吸附 + RO 膜截留 + EDI 深度处理 + 终端紫外氧化" 的四级 TOC 控制工艺,可将原水 TOC(通常 1-5mg/L)降至≤50ppb。其中,185nm 紫外灯管(安装在 EDI 产水管道)产生的羟基自由基,可氧化分解水中的小分子有机物,TOC 去除率可达 30-40%。
节能运行技术:单级 RO 系统采用变频高压泵,根据产水需求动态调节转速,较定频泵节能 15-20%;EDI 系统采用恒电流控制模式,避免因电压过高导致的能耗增加;循环系统采用变频水泵,根据管道压力自动调节流量,使单位产水能耗控制在 1.5kW・h/m³ 以下。
系统防污染技术:RO 膜采用错流过滤(浓水排放率 25%),减少污染物在膜表面的沉积;EDI 模块定期进行浓水循环冲洗(每天 3 次,每次 5 分钟),防止树脂污染;超纯水储罐采用氮气保护(维持微正压 0.01-0.02MPa),避免空气中的 CO₂和微生物进入。同时,系统每小时自动记录各单元的运行参数,通过 AI 算法分析污染趋势,提前预警可能的污染风险(如 RO 膜胶体污染、EDI 树脂有机物污染)。
系统验证与合规管理:设备安装完成后,需进行全面的性能验证,包括 RO 系统的脱盐率、EDI 系统的电阻率、产水量等关键参数的测试,确保符合设计要求。对于用于制药和电子行业的设备,还需进行 GMP 合规性验证,包括 DQ(设计确认)、IQ(安装确认)、OQ(运行确认)和 PQ(性能确认),其中 PQ 阶段需连续 30 天监测产水水质,确保电阻率≥15MΩ・cm、TOC≤50ppb、微生物<10CFU/ml。
预防性维护计划:制定详细的维护计划,包括日常维护、每周维护、月度维护和年度维护:
日常维护:检查各单元的运行压力、流量、水质参数,记录运行数据,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每周维护:更换保安过滤器滤芯,清洗 EDI 模块浓水室,检查紫外线灯管运行状态;
月度维护:校准电阻率仪、TOC 分析仪和颗粒计数器,检查 RO 膜压差和脱盐率,进行 EDI 模块的性能测试;
年度维护:更换 RO 膜元件(根据运行情况,通常 3-5 年更换一次)、EDI 模块树脂(5-7 年更换一次),检查管道和阀门的腐蚀情况,进行系统的全面清洗和消毒。
故障诊断与处理:设备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故障,如 RO 产水电导率升高、EDI 电阻率下降、产水量减少等,需建立快速诊断和处理机制。例如,当 RO 产水电导率突然升高时,可能是膜元件损坏或密封圈老化,需关闭系统进行检查,更换损坏的膜元件或密封圈;当 EDI 电阻率下降时,可能是树脂污染或膜结垢,需进行化学清洗(酸洗或碱洗),恢复 EDI 性能。同时,设备配备远程监控系统,可实时传输运行数据至厂家技术中心,便于专业人员进行远程诊断和指导。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请输验证码
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相关企业负责,化工仪器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温馨提示: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