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领域 | 医疗卫生,化工,包装/造纸/印刷 | 型号 | CSF-32-XX-2UH |
---|---|---|---|
产地 | 日本 | 名称 | 谐波减速机 |
品牌 | 哈默纳科 | 用途 | 机器人半导体 |
减速比 | 100 |
诞生于科幻小说之中一样,人们对机器人充满了幻想。也许正是由于机器人定义的模糊,才给了人们充分的想象和创造空间。
![]() |
参考价 | ¥25600 |
订货量 | 1台 |
更新时间:2021-06-23 15:18:56浏览次数:572
联系我们时请说明是化工仪器网上看到的信息,谢谢!
机器人谐波减速机CSF-32-XX-2UH智能型机器人是最复杂的机器人,也是人类最渴望能够早日制造出来的机器朋友。然而要制造出一台智能机器人并不容易,仅仅是让机器模拟人类的行走动作,科学家们就要付出了数十甚至上百年的努力。
1910年 捷克斯洛伐克作家卡雷尔·恰佩克在他的科幻小说中,根据Robota(捷克文,原意为“劳役、苦工”)和Robotnik(波兰文,原意为“工人”),创造出“机器人”这个词。
1911年 美国纽约世博会上展出了西屋电气公司制造的家用机器人Elektro。它由电缆控制,可以行走,会说77个字,甚至可以抽烟,不过离真正干家务活还差得远。但它让人们对家用机器人的憧憬变得更加具体。
1912年 美国科幻巨匠阿西莫夫提出“机器人三定律”。虽然这只是科幻小说里的创造,但后来成为学术界默认的研发原则。
1913年 诺伯特·维纳出版《控制论——关于在动物和机中控制和通讯的科学》,阐述了机器中的通信和控制机能与人的神经、感觉机能的共同规律,*提出以计算机为核心的自动化工厂。
1915年 在达特茅斯会议上,马文·明斯基提出了他对智能机器的看法:智能机器“能够创建周围环境的抽象模型,如果遇到问题,能够从抽象模型中寻找解决方法”。这个定义影响到以后30年智能机器人的研究方向。
1954年 机器人谐波减速机CSF-32-XX-2UH美国人乔治·德沃尔制造出一台可编程的机器人(即一台真正的机器人),并注册了。这种机械手能按照不同的程序从事不同的工作,因此具有通用性和灵活性。
1959年 德沃尔与美国发明家约瑟夫·英格伯格联手制造出第一台工业机器人。随后,成立了一家机器人制造工厂——Unimation公司。由于英格伯格对工业机器人的研发和宣传,他也被称为“工业机器人之父”。
1962年 美国AMF公司生产出“VERSTRAN”(意思是万能搬运),与Unimation公司生产的Unimate一样成为真正商业化的工业机器人,并出口到世界各国,掀起了对机器人和机器人研究的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