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货周期 | 现货 | 规格 | 151*98*95 |
---|---|---|---|
应用领域 | 医疗卫生,地矿,能源,航空航天,电气 | 主要用途 | UPS/EPS,太阳能,直流屏,光伏发电,风能发电,船舶设备,医疗设备 |
主要应用范围:
太阳能、风能、水力发电储能,风光互补工程;
电信、移动、网络、铁道、机场等各种通信、信号系统备用电源;
舰船、海事等备用电源;海洋信号与航标;
石化广价及参数系统备用电源;
UPS、医疗设备、应急照明等备用电源
![]() |
参考价 | 面议 |
更新时间:2020-08-24 14:14:21浏览次数:150
联系我们时请说明是化工仪器网上看到的信息,谢谢!
拉普特蓄电池NP12-12 12V12AH规格及参数
拉普特蓄电池全系列产品特点介绍
拉普特蓄电池 kb系列 设计寿命12年。
拉普特蓄电池为带液荷电出厂,运输中应注意防止电池短路
搬运电池时不要触动极柱和安全阀。
由于有的电池重量较重,必需注意运输工具的选用,严禁翻滚和摔掷有包装箱的电池
电池不用时,请在低温、通风、干燥情况下保存。
凤凰电池的使用过程中,为了延长使用寿命,及时发现故障电池,建议用户做如下记录:
凤凰蓄电池每季度检测内容:
单体电池的浮冲充电压或开路电压值
电池系统的端电压
电池的表面温度侧面温度
环境温度
拉普特蓄电池/凤凰蓄电池技术特点:
1、极板与板栅:加厚的极板和板栅,保证了长久的使用寿命;
2、隔板:超细玻璃纤维隔板;
3、外壳材质:ABS塑料,可用FV0防火型材料;
4、安全阀:安全低压力阀。
产品特点:安全、可通用性能好、可靠性高、设计寿命:10年
拉普特蓄电池NP12-12 12V12AH规格及参数
Lapater蓄电池NP(6V/12V)系列产品特性:
◆槽式化成保证电池达到100%容量,并使电池均衡性达到优化。
◆高可靠的极柱双重密封结构,其抗冲击性能及密封性能大大提高,确保电解液不会渗出,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
◆安全可靠,内置国内防爆虑酸片安全阀,具有的开闭阀压力及防爆、过滤酸雾功能,一旦过充,可释放出多余气体,不会使电池胀裂、酸雾逸出。
◆采用超纯原辅材料和添加剂、特殊配方的电解液,具有内阻小,高倍率特性好、充电接受能力强的特点。
◆采用的工艺技术(合金工艺、铅膏工艺、电解液配方、环氧封结工艺),确保产品良好性能。
导致赛能蓄电池引爆的原因有:赛能蓄电池由于在充电过程中产生大量气泡,同时电解液温度升高,使水分大量蒸发,这时若排气孔堵塞,或由于气体太多来不及溢出,赛能蓄电池内部的压力将会很高,赛能蓄电池内部*气的含量超过4%,且有明火时会发生爆炸。主要原因是浮充电压偏高,电解水较多,使负极板析出的*气存留在蓄电池上部,含量逐渐增加。在大电流放电的瞬间,放电电流很大,当达到一定程度时若遇明火就会引起爆炸。
日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常务副会长董扬在某论坛上宣布,将开展汽车动力蓄电池与氢燃料电池行业白名单的评价和发布工作。根据中汽协公布的《关于开展汽车动力蓄电池和氢燃料电池行业白名单申报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汽协和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将组织实施《汽车动力蓄电池和氢燃料电池行业白名单暂行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批汽车动力蓄电池和氢燃料电池行业白名单申报工作也已正式启动。
据悉,《管理办法》是此前《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以下简称《规范条件》)的后续承接文件,由企业按自愿原则进行申请,旨在推优扶优。由于补贴退坡,白名单将不再与补贴政策挂钩,在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新能源汽车创业投资子基金合伙人兼总裁方建华看来,这意味着对行业的监管或将缺乏约束力。
然而,从另一方面看,从过去强调企业产能规模的《规范条件》,转变为现在更看重研发投入和认证标准的《管理办法》,充分体现主管部门对行业管理思路的转变。只要达成行业共识、科学评价,同样能推动我国动力电池行业从过去的追求速度和粗放式增长,转向追求效益的高质量发展。
白名单轻审批重监管
动力电池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的心脏,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新能源汽车能走多远,终取决于动力电池能走多远。”2015年3月,工信部发布实施了《规范条件》,截止到2016年发布的后一批目录,共有57家企业进入目录。
据了解,《规范条件》的实施得到了行业的认可和重视,企业组织申报积极性高,地方、投资机构等把其作为项目立项、资本支持的重要考核条件,整车企业也将其作为零部件配套体系的重要参考指标,基本形成了产业规范化发展的行业氛围,成效显著。其中,在推动自主电池企业的进步方面,《规范条件》起到极为重要的支持和鼓励作用。
相关调研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动力电池出货量44.5GWh,同比增长44.5%,规模和出货量均保持,产业生态健康发展,竞争优势稳步提升。但与此同时,我国动力电池产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一方面,产业结构、制造工艺、技术创新等多方面仍亟待提升;另一方面,整车和动力电池技术迅速崛起给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带来了巨大压力,全产业链亟需紧密协同发展,共同攻克动力电池关键技术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