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货周期 | 现货 | 规格 | 171*111*330 |
---|---|---|---|
应用领域 | 医疗卫生,地矿,能源,航空航天,电气 | 主要用途 | UPS/EPS,太阳能,直流屏,光伏发电,风能发电,船舶设备,医疗设备 |
主要应用范围:
太阳能、风能、水力发电储能,风光互补工程;
电信、移动、网络、铁道、机场等各种通信、信号系统备用电源;
舰船、海事等备用电源;海洋信号与航标;
石化系统备用电源;
UPS、医疗设备、应急照明等备用电源
![]() |
参考价 | 面议 |
更新时间:2020-06-03 07:17:02浏览次数:325
联系我们时请说明是化工仪器网上看到的信息,谢谢!
可可蓄电池GFM-200 2V200AH消防储能电池
主要应用和关键优点
-UPS应用
-应急照明
-信号
-安全及报警系统
-轻型牵引应用
-野营和帆船
☆12V整体式电池
☆为15分钟到20小时放电而进行的优化设计
☆10年的设计寿命
☆便于安装在电池柜或电池架上
☆无溢出
☆FOV级阻燃塑料外壳
☆VRLA AGM电池技术和内部气体在复合效率达99%
☆免维护无需加水
☆对于航空/海洋/铁路/公路运输均无危害
☆100%可循环使用
电池特点:
1、重量、体积比能量高,内阻小,输出功率高
2、 自放电小,20摄氏度平均每月的自放电率不大于3%
3、 特配方,深放电恢复性能优良
4、采用高纯度原材料,严格的生产过程控制,保证产品的各项指标一致性好
5、 采用计算机精设计的耐腐蚀钙铅锡合金板栅和*的密封反应效率使电池的使用寿命显著延长
6、 满荷电出厂,使用方便,安全防爆
可可蓄电池GFM-200 2V200AH消防储能电池
储电是不划算的”? 电池再生修复将降低储能成本
储电是不划算的”多少年来这句话在电力系统就像一个常识般深深烙在大家的固定思维中,但是伴随我国新能源发电的快速发展,能源互联网建设的需要,即使经济账算不过来,储能业已成为保证电力系统稳定运行、促进能源高效率利用的必要技术。
经过多年的发展,储能离实现商业化越来越近,“储电不划算”这句老话或将改写,但是后几毛钱的电池成本仍然是横梗在储能商业化大门上的后一道门闩。而有一项电池再生修复技术似乎能让我们提前看到成本瓶颈的破除。
大幅延长铅酸蓄电池使用寿命
上世纪90年代,中国华能集团山东某电厂直流蓄电池系统的技术专责常承立发明了一种铅酸蓄电池再生修复技术,通过加入再生液以及采用特殊充电方法转极,能够让铅酸蓄电池获得第二、第三甚第四次生命,从而使铅酸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延长到3倍以上。
日前,中国电力报记者前往山东淄博华能集团常承立技术创新工作室,找到了这项神奇技术的发明人———常承立,也有幸目睹了106只服役时间达19年,跨越千禧的发电机组铅酸蓄电池备用电源。
据常承立介绍,这批铅酸蓄电池是该发电厂1999年购进的,用作发电机组黑启动时的备用电源,于今年10月底刚刚退役,使用寿命已达19年,大大超出正常铅酸蓄电池4~6年的寿命期。目前存放在备用电源室的另一侧做实验用。
来到该备用电源室,常承立正在对这批退役的铅酸蓄电池进行放电实验,他将这批每只容量为1600安时的铅酸蓄电池分为几大组,每隔数小时记录一次电池的放电电压和电流,常承立指着自己记录的数据自豪地告诉记者:“这批电池可以算得上是‘高龄’电池了,即使服役时间已经大大超出正常范围,但是从实验数据看,这批电池的性能仍然很好。”
放电仪器数据显示,用160安培电流放电,放出9小时59分49秒,其中105只电池电压均在1.8伏以上。
他又指向一组电池的外壳说:“电池性能没问题,但是外壳寿命设计得太短了,很多电池的外壳都破了,顶部破了勉强还能用,底面和侧面破了就*用不了了,因为电解液很容易从裂缝处流出,1流到地上就会造成电池的短路。这也是为什么今年10月底要把这组电池换下来的原因,说起来这批电池算是提前退休了。”
之所以这批电池能达到这么长的使用寿命,除了得益于常承立日常的对电池的维护和保养,更是电池再生修复技术在发挥作用。
山东省淄博市总工会副主席刘蓬告诉记者,30余年如一日,常承立把自己的精力*投入到铅酸蓄电池事业中,这项技术的诞生既是对他辛苦付出的回报,也是他匠心品质和创新精神的充分体现。这是一项真正能为企业和国家节能减排做出贡献的技术,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但是当前还是需要借助制造企业的力量推动这项技术走出淄博,走向全国。
大幅降低企业备用电源成本
以铅酸蓄电池每安时3元售价计算,该发电厂日前退役的这批106只铅酸蓄电池的购买成本约为50余万元,使用常承立发明的再生修复技术后,可将该批电池的使用寿命延长3倍,累计为该发电厂节省资金100余万元。
该项技术除了在华能集团辽宁营口电厂、内蒙古达拉特电厂、宁夏大坝电厂内部推广使用,也在淄博市移动、浙江联通等企业得到验证。
淄博市移动公司网络部副总经理胡小刚向记者介绍,2005~2009年,淄博市移动公司6000个基站的备用电源全部使用了常承立发明的再生修复技术,不仅为该公司节省了大量购买新电池的费用,而且事实证明修复效果很好,其中有很多再生修复过后的铅酸蓄电池目前仍在使用。
据介绍,若是当时该公司基站备用电源全部购买新的铅酸蓄电池,成本大约需要2万元每组,而修复的成本仅为3000元每组,4年里累计修复电池3700余组,累计为该公司节省成本6290余万元。
再生修复技术能够为备用电源用的铅酸蓄电池实现寿命延长已经得到广泛认可和证明,这也似乎已经能看到储能商业化的希望将提前到来。
当前我国储能产业发展迅速,尤其是今年,一批批电网侧和用户侧项目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其中用户侧项目很多使用的就是铅酸蓄电池。虽然铅酸蓄电池相对锂电池价格已经是比较便宜,但是充放电的度电成本仍然较高,因此只能在江苏等峰谷电价差大的地区推广使用。而若是能把再生修复技术用到储能用铅酸蓄电池上,无疑可以大幅降低储能的成本,推动用户侧储能商业化大潮提前到来。
对此,常承立告诉记者,由于再生修复技术此前一直是在备用电源领域应用,于在充放电频次较高的储能领域具体应用效果如何,还需通过进一步的实验和示范应用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