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货周期 | 现货 | 规格 | 12V系列 |
---|---|---|---|
货号 | 412341684 | 应用领域 | 医疗卫生,能源,电子/电池,道路/轨道/船舶,电气 |
主要用途 | 控制系统,电动玩具,应急灯,电动工具,报警系统,应急照明系统,备用电力电源,UP |
TOYO蓄电池6FMH5 12V5AH全国报价
![]() |
参考价 | 面议 |
更新时间:2020-06-22 15:40:06浏览次数:112
联系我们时请说明是化工仪器网上看到的信息,谢谢!
TOYO蓄电池6FMH5 12V5AH全国报价
TOYO蓄电池6FMH5 12V5AH全国报价
同时板栅的腐蚀也是造成板栅变形的重要原因。因为板栅腐蚀产生的致密PbO2分子体积是铅原子体积的1.4倍,由于合金板栅的体积与由其转化成腐蚀产物体积差别很大,从而对板栅给以张力,引起板栅的变形,并且腐蚀膜越厚,对板栅施加的张力越大,板栅变形越严重,由此加剧影响活性物质与合金板栅的粘接能力,从而引起活性物质的脱落,严重影响蓄电池的输出容量。这是目前铅酸蓄电池运行中容量下降的较为普遍原因。
UPS电池组隔离放电测试:
测试前准备工作:
1、UPS状态检查:检查待测试UPS现运行状态,供电电压、电流、频率等电量数据,检查UPS的负载率及负荷电流等,检查UPS控制面板有无其他异常报警数据等;
2、UPS电源、负荷侧检查:对待测UPS供电电源路由、开关容量、开关状态、负荷电流及供电电量等数据进行检查,对UPS输出屏各开关状态及负荷情况进行检查;
3、对待测UPS旁路电源采取临时安全处理措施,从同机房低负荷UPS输出屏备用支路开关接临时线供电以防市电出现异常;
4、准备相应电压等级的测试用负载类设备(现场假负载为三相阻性负载)及连接电缆、断路器备件等;
5、在待测电池组各电池上连接电池电压测试设备,以便测试时采集测试数据并储存记录;
6、对待测电池组进行计划分组,检查现场情况,查看测试线接驳位置等;
7、计算电池组分组后电池组电压和待接假负载功率,提前计算出测试时负荷电流待与实际测试时对比;
8、对待接假负载接线环境状况及内部接线组别、路由进行摸底,并与厂家技术人员进行咨询交流,以利于测试安全;
9、测试通信器材准备--对讲机3部。
10、安全用具、工具:测试接线时用到的绝缘手套、绝缘扳手等相应用具等。
测试注意事项:
1、必须检查核对UPS工作状态、负荷状况等数据,在负载率超过40%时需慎重测试;
2、检查假负载是否与电池组放电工作匹配(电压等级、功率、负载性质及接线方式等等);
3、需严格遵守操作规则,在与电池组接线时需佩戴相应等级的防护用品,使用绝缘工具,防止触电事故发生;
4、放电测试主回路和控制回路均需设置相应电压、电流等级的断路器,以防发生异常时及时切断电源,保障测试人员及设备安全。
5、接线时先将负载侧各接头接好并检查安全后方可与电池组相应的正、负极连接;接线应牢固,不可虚接,以防电池放电工作时接头出现打火、过热等现象。
6、电池组放电时,除检查人员外其他人员不可在现场逗留,现场应配备送排风设备并开启;同时放电测试机房门应处于常开状态。
7、放电测试时发现个别电池外观及电压异常变化,应立即停止放电测试,待查明原因并排除后方可继续。
测试过程:
准备工作完成后,开始测试工作;
1、首先对UPS本体及电源侧及负荷侧各开关仪表数据进行检查,无异常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
2、将假负载安放到楼道通风良好、疏散安全的位置,将备用电缆与假负载进行连接(接线电缆中间设置直流4P400A断路器一个,开关处于断开位置)备用;
3、将假负载控制电源与相应电压等级的备用开关接好备用;
4、通过对讲与监控人员确认,断开UPS电池组开关,准备接线;电池组侧按计划好的接线方式及电压等级(通过现场检查后确定将192块电池分为2组,每组电压为216V左右,与假负载电压单相220V基本符合)接线。接线人员佩戴绝缘手套用绝缘工具将电池组中96与97号电池连接铜排拆下,将与假负载相线连接的电缆(120mm)与电池组正极接线端子连接牢固,与假负载零线相接的临时线与电池组负极连接好备用。
5、开启电池组监控设备,开始监测待测试各电池数据;
6、将假负载控制回路电源送电,开启假负载;将电池测试临时线中间开关合闸并用万用表测试开关两端电压是否与电池组电压一致(—216V);
7、开启假负载测试模式:选择相应功率等级的负载开关测试(开始时应选择较小功率),用钳形电流表实时检测电缆承载的测试电流(不能超载测试)。
8、通过测试,观察电池组各电池电压降状况,是否有个别电池电压降较大,同时检查各电池外观状况。测试电流不宜超过电池组C10放电电流,测试时间与现场电池组压降结合,单体电池电压以不低于1.85V为宜。
9、测试结束后恢复电池组接线及开关状态。
测试结果:
通过对各电池排查及3轮对UPS电池组采用直流接假负载方式放电测试,终发现第62号电池在大电流放电时出现内部开路故障,从而导致UPS在倒闸操作过程中电池组逆变供电故障,致使UPS切换到旁路运行。
自放电率低:采用优质的铅钙多元合金,降低了蓄电池的自放电率,在20℃的环境温度下,Kstar蓄电池在6个月内不必补充电能即可使用。
型号 | 额定电压 | 十小时率容量AH | 大外型尺才(长*宽*高) | 大约重量 | ||
| (V) |
| 长 | 宽 | 高 | Kg |
6GFM24 | 12 | 24 | 176 | 166 | 128 | 8.5 |
6GFM38 | 12 | 38 | 198 | 166 | 170 | 14.5 |
6GFM50 | 12 | 50 | 264 | 171 | 224 | 19.5 |
6GFM65 | 12 | 65 | 350 | 167 | 185 | 25.5 |
6GFM90 | 12 | 90 | 415 | 175 | 233 | 31.5 |
6GFM100 | 12 | 100 | 415 | 175 | 228 | 32.0 |
6GFM150 | 12 | 150 | 496 | 205 | 241 | 54.0 |
6GFM200 | 12 | 200 | 497 | 260 | 241 | 67.5 |
后期工作思路及改进措施
为确保UPS及后备电池组等设备安全稳定运行,针对本次蓄电池故障现象,制定以下改进措施:
1.要求电池厂家及时提供同规格蓄电池组并派技术人员配合现场电池更换工作。
2.对蓄电池组全面检查,及时发现问题电池,及时采取措施处理,防患于未然;
3.开展电池隐患排查专项行动,组织维护人员对现场所有蓄电池进行热点、外观及相关参数检测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4.组织现场值班人员进行应急操作培训,提高现场值班人员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5.每年UPS电池组测试工作需按期执行,测试方式经技术人员商榷统一后执行;对电池组的测试结果应及时进行分析和沟通,以便于及时调整措施;一切以机房现场供电及设备安全为准则。
适应环境能力强:可在-20℃~+50℃的环境温度下使用,适用于沙漠、高原性气候。可用于防暴区的特殊电源。
方向性强:特别隔膜(AGM)牢固吸附电解液使之不流动。电池无论立放或卧放均不会泄露,保证了正常使用。
绿色无污染:蓄电池房不需要用耐酸防腐措施,可与电子仪器设备同置一室。
全新FML系列电池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及深循环特性采用铅锡多元特殊正极合金,比传统的铅钙合金耐腐性更强,循环寿命更*。
优化珊格放射形设计,具有更强劲的输出功率。
*的铅膏配方及制造工艺,充分利于4BS的形成,确保电池具有较长的浮充使用寿命。
添加剂的合理使用。使PCL(容量早期损失)得以更好的解决。
而腐蚀后产生的致密腐蚀膜虽然可以阻碍腐蚀的深入发展,但也引起电阻增加,充电困难,与正极活性物质粘接能力差等问题,特别是当活性物质中含有大量的β-PbO2时,由于β-PbO2的粘接力较差,造成活性物质的脱落。
随着信息系统规模的扩大,数据中心机房无论从面积、配套基础设施等各个方面都逐渐不能满足需求。针对这种情况,大多数*选择重建机房。如何将服务器、存储、网络等设备迁移到新机房,则是一个较为棘手的问题。
通过分析,发现机房搬迁存在两个难点。一是搬迁风险大,许多设备早已过保修期且比较陈旧,因此设备安全性和数据安全性的保障显得尤为重要。二是对用户有较大的影响,机房迁移对业务工作的开展影响较大,甚至是整个单位的业务中断,导致严重后果。因此,搬迁前要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制定周密的搬迁计划,提供相应的预防措施、补救措施,保证数据和应用系统的安全。
1、什么是搬迁方案
为了使搬迁对应用系统的影响降至小,可采用在线搬迁的方式,即建立平滑的网络过渡环境,以数据存储为核心,保障网络和应用系统的稳定性、连续性,缩短系统运行的中断时间。搬迁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设备搬迁方案,主要内容为搬迁设备统计、搬迁配套工具、搬迁日程和人员安排、搬迁后设备位置平面图。
(2)网络割接方案,包括网络割接流程以及割接前后网络拓扑变化。
(3)系统及数据备份方案,包括备份方式以及时间。
(4)应急方案,包括硬件故障、操作系统故障、数据库及应用系统故障、存储设备及数据故障应急方案。
在方案中,首先要确定需搬迁设备清单,并对设备进行分类;其次按照系统划分设备,安排合理的搬迁次序。核心系统可在周末或者工作日的晚上搬迁,非核心系统可在工作日搬迁。对于双机运行的设备可先对备用系统搬迁、调试、正常运行后,再将主机搬迁至新机房。
2、搬迁步骤
搬迁前制定通知,把搬迁过程的停机安排统一发布,然后提供一个热线电话和信息部联系,负责协调各个专业的搬迁事宜。
(1)信息发布:信息部门提前进行信息发布,告知具体搬迁时间计划。
(2)网络互连:确定新数据中心机房和旧机房的光纤线路连通.
(3)检查机房环境条件和可用性:检查新机房空调、供电、消防、综合布线等设备正常运行的条件具备,同时进行网络联通性测试,保证网络的可用性。
(4)应用管理员检查确认应用是否正常运行,主机管理员检查确认主机是否正常运行。
(5)数据备份:搬迁前,做好该系统的相关备份。
(6)确认搬迁工具到位。
(7)确认关键业务系统相关厂家提供热线支持或现场支持。
(8)应用管理员退出应用,主机管理员停运主机,再由各搬迁组进行主机的拆卸、清洁、搬迁、上架及网络/KVM接入等工作,设备搬迁过程中应做好设备的防碰撞、防灰尘、防水等,同时必须严格按照设备布局图、设备背面接线图完成设备的上架、接线等工作。
(9)主机管理员通电启动设备,并进行主机测试,应用管理员负责应用测试。
(10)设备正常运行后,各搬迁组及时更新设备及连接线的标识。
建议人员变迁和系统搬迁分期进行。即人员在新大楼办公,系统在旧大楼,人员办公稳定后,再逐步迁移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