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货周期 | 现货 | 规格 | 12V系列 |
---|---|---|---|
货号 | 465344987 | 应用领域 | 医疗卫生,能源,电子/电池,道路/轨道/船舶,电气 |
主要用途 | 控制系统,电动玩具,应急灯,电动工具,报警系统,应急照明系统,备用电力电源,UP |
CHAMPION蓄电池NP20-12 12V20AH/20HR
![]() |
参考价 | 面议 |
更新时间:2020-05-22 12:15:04浏览次数:182
联系我们时请说明是化工仪器网上看到的信息,谢谢!
CHAMPION蓄电池NP20-12 12V20AH/20HR
CHAMPION蓄电池NP20-12 12V20AH/20HR
CHAMPION蓄电池。做产品首先做好人品,童叟无欺,是做产品的本质。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的高度发展,数据中心也加快了建设步伐,向着高热密度前进。数据中心建设中一部分是在原有机房基础上进行扩建,但是如果沿用原始设计而没有进行主设备扩容就会出现使用原精密空调机组已跟不上机房建设发展的需求而产生机房冷却能力不足量的现象,或是精密空调机组的配置量超出了现有机房设备需求而产生机房冷却能力超量的现象,都会导致机房总体能耗之居高不下。
有,数据中心IT采购成本将与能源成本持平。其中数据中心的能耗中,冷却又占了能耗的60%~70%。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世界上一半左右的数据中心将受电力和空间的约束,能耗会占到一个IT部门1/3的预算。资料显示,在2000年一波数据中心浪潮中建设的数据中心已有50%在2008年开始重建。
机房精密空调机组应用于电子计算机机房是按照现行国家标准*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进行设计的,其运行工况为(23士2)℃/(50士10)%Rh;对于计算机和数据处理机房用单元式空气调节机现行国家标准检验工况为(23±1℃)/(55±4)%Rh。
现在计算机机房的建设模式,一般是沿用原数据机房局址进行简单的扩容而成。由于机房早期建设的时候已经对机柜和空调进行了布局,达到空调机组气流组织对当时的机柜负荷是的设计;现在当高热密度的计算机服务器进入机房的时候,会被安排在远离空调机组的位置上。
这样势必会造成在新的计算机服务器开机运行时出现此区域温度超标的现象,故而必须将空调机组设定的回风温度24℃调低。一般情况是在刀片服务器进场后至少调低空调机组设定温度2℃。对此造成的能耗就已经超过空调出厂标准的20%以上了。然而随着刀片服务器的高度集成化,其散热量已经达到了每个机架30kW之巨,甚至有的正常运行机房在服务器机柜出风口测量到了47℃的高温。
小型阀控密封式铅酸蓄电池规格参数表
电池型号 | 额定电压(V) | 额定容量25℃(AH) | 外型尺寸(mm) | 参考重量(Kg) | 端子形式 | ||||
20HR1.75V/Cell | 10HR 1.75V/Cell | 长 ±1 | 宽 ±1 | 高 ±2 | 总高 ±2 | ||||
NP1.2-6 | 6 | 1.3 | 1.2 | 97 | 24 | 51 | 56 | 0.32 | E |
NP3.2-6 | 6 | 3.3 | 3.1 | 135 | 35 | 60 | 65 | 0.64 | E |
NP4-6 | 6 | 4.0 | 3.8 | 70 | 47 | 101 | 105 | 0.78 | E |
NP4.5-6 | 6 | 4.5 | 4.2 | 70 | 47 | 101 | 105 | 0.85 | E |
NP5-6 | 6 | 5.0 | 4.8 | 70 | 47 | 101 | 105 | 0.97 | E |
NP7-6 | 6 | 7.0 | 6.8 | 151 | 34 | 94 | 98 | 1.18 | E |
NP7.5-6 | 6 | 7.5 | 7.2 | 151 | 34 | 94 | 98 | 1.2 | E |
NP10-6 | 6 | 10.0 | 9.5 | 151 | 50 | 95 | 99 | 1.7 | E |
NP12-6 | 6 | 12.0 | 11.0 | 151 | 50 | 95 | 99 | 1.87 | E |
NP1.3-12 | 12 | 1.3 | 1.2 | 97 | 43.5 | 51 | 56 | 0.6 | E |
NP2.2-12 | 12 | 2.2 | 2.0 | 178 | 34.5 | 61 | 65 | 1.0 | E |
NP3.3-12 | 12 | 3.3 | 3.0 | 135 | 67 | 61 | 66 | 1.4 | E |
NP4-12 | 12 | 4.0 | 3.8 | 90 | 70 | 102 | 106 | 1.52 | E |
NP4.5-12 | 12 | 4.5 | 4.2 | 90 | 70 | 102 | 106 | 1.7 | E |
NP5-12 | 12 | 5.0 | 4.8 | 90 | 70 | 102 | 106 | 1.92 | E |
NP6-12 | 12 | 6.0 | 5.7 | 151 | 65 | 94 | 99 | 2.15 | E |
NP7-12 | 12 | 7.0 | 6.8 | 151 | 65 | 94 | 99 | 2.3 | E |
NP7.5-12 | 12 | 7.5 | 7.2 | 151 | 65 | 94 | 99 | 2.4 | E |
NP8-12 | 12 | 8.0 | 7.5 | 151 | 65 | 94 | 99 | 2.5 | E |
NP9-12 | 12 | 9.0 | 8.5 | 151 | 65 | 94 | 99 | 2.6 | E |
NP12-12 | 12 | 12.0 | 11.0 | 151 | 98 | 98 | 102 | 3.8 | E |
NP14-12 | 12 | 14.0 | 13.0 | 151 | 98 | 98 | 102 | 4.1 | E |
NP18-12 | 12 | 18.0 | 17.0 | 181 | 76 | 167 | 167 | 5.5 | G |
NP20-12 | 12 | 20.0 | 18.5 | 181 | 76 | 167 | 167 | 7.5 | G |
NP24A-12 | 12 | 24.0 | 22.5 | 177 | 167 | 125 | 125 | 8.1 | G |
NP24B-12 | 12 | 24.0 | 22.5 | 166 | 125 | 175 | 175 | 8.5 | G |
EPS电源作为应急消防电源,多用于消防设备,如隧道、消防电梯、消防泵、道路照明等场合。而UPS电源作为不间断电源,多用于大型机房内。所以,在使用UPS的场合中,EPS电源是否适用呢?
UPS的应用场合一般要求是:后备式逆变切换时间小于0.01秒,在线式为0切换。EPS的逆变切换时间一般都要大于UPS,所以一般的EPS不能应用于UPS的使用场合,而如果EPS特殊设计改进逆变切换时间达到小于0.01秒要求,且对负载供电质量要求不高的情况则可以代替UPS使用,而且还可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在通过自主创新把不间断电源产业做强做大做优的同时,2004年公司又与武汉大学国家多媒体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展合作,共同组建了“网络多媒体技术研究院”,研发出了与不间断电源产业配套的编解码网络视频服务器、城市安防视频监控报警多级联网系统平台和车载移动报警硬盘录相系统三项软件产品,拓宽了技术发展领域。为了延伸不间断电源的产业链,2007年又与华中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系开展合作,共同组建了“太阳能发电研究院”,研发出了高效低成本非晶硅太阳能电池,与现有的逆变电源和蓄电池组成光伏发电系统,现正在兴建一条年产2.5兆瓦的中试生产线。
电能质量关系到电力系统及其电气设备的安全和效率,关系到节能降耗、生产和生活,以及国民经济的总体效益。实施对电能质量的科学监管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条件之一。电能质量标准是保障电能质量的基本技术依据。2000年以来,为适应电网的发展和电力市场的变化,国内外均加快了对电能质量标准的制订和修订步伐。
1 IEC电能质量标准
为了统一各国电气设备或系统的电磁环境,以促进电气和电子技术领域有关标准的化,IEC于1973年建立了第77技术委员会(IEC/TC 77),主要研究“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且不对该环境中任何事物构成不能承受的电磁骚扰的能力”。IEC/TC 77下设三个分技术委员会,即IEC/SC 77A(低频现象)、IEC/SC 77B(高频现象)、IEC/SC 77C(瞬时高能现象)。IEC对低频和高频的划分界线是9kHz,即高于9kHz为“高频”,9kHz及以下为“低频”。显然,在电力系统中,主要涉及低频和高频传导电磁现象。IEC/TC 77的工作成果以IEC 61000系列电磁兼容(EMC)标准文件出版,EMC的范围既有低频也有高频,既包括传导性也包括空间电磁场干扰,该系列标准,目前包括7个部分,每个部分又可分若干项,以标准或技术报告形式出版。技术报告(TR)按其内容标明类型,共分三类,性质上有所不同。
在上述框架内,IEC出版了大量与电能质量相关的标准,其中相当部分已被等同采用为国家标准,如表1所示。应注意的是,EMC水平是为了协调目的而定出的一个参考值,有了这一参考值,便可以采用适当的方法和裕度,确定干扰源发射限值以及电气设备抗扰限值。不能把EMC水平*等同于电能质量的限值,两者既有密切联系,又有区别。对此限于篇幅,不在文中展开讨论。从表中可以看出:
(1)IEC大多数和电能质量有关的标准文件已等同采用为国家标准文件;
(2)已采用为国标文件的IEC标准文件,有的已修改,有了新版本,但相应的国标尚未修改,例如表中NO.3,4;
(3)有些IEC标准尚未采用为国标,而实际上已在应用。一般新版本和老版本相比,均有实质性修改,所以等同的国家标准应及时跟上修改的步伐。特别是对IEC标准,应积极组织高水平的工作组予以消化吸收。
在这里须指出:IEC/TC 77是专注于EMC的标准化,而从2003年开始,IEC/TC 8工作范围由原来“电压、电流等级和频率标准化”扩展到电能质量领域,改名为“电能供应系统方面”(System Aspects of Electrical Energy Supply),其发布的标准框架中包括:术语、电力系统可靠性、连接规程、运行、电网职责、计量、通信、电能供应的特性(包括电压、电流、频率标称值及其变动范围,供电的连续性,电压暂降、过电压/欠电压,电压不平衡,电压波动以及谐波和间谐波等)。2004年9月TC8发表了第3特别工作组(AHG3)关于电能供应特性的活动方面的报告。2008年6月发表了一个“电力特性标准化”的技术报告,但至今尚未见到相关的标准正式文本发布。IEC/TC8和我国“全国电压电流等级和频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对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