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货周期 | 现货 | 规格 | 12V7.5AH/20HR |
---|---|---|---|
应用领域 | 医疗卫生,石油,能源,电子/电池,道路/轨道/船舶 | 主要用途 | UPS电源/直流屏 |
公司致力为UPS电源 直流屏 通信 医疗等行业领域提供专业全方面的解决方案与服务。我们有专业的销售,安装,售后团队,全天24小时为您服务。
![]() |
参考价 | 面议 |
更新时间:2020-04-11 17:21:46浏览次数:187
联系我们时请说明是化工仪器网上看到的信息,谢谢!
赛特铅酸蓄电池BT-12M7.5AC 12V7.5AH/20HR
赛特铅酸蓄电池BT-12M7.5AC 12V7.5AH/20HR
赛特电源科技有限公司专业生产AGM和胶体蓄电池2大类,电压为2V、4V、6V、12V四大系列,容量从0.8Ah—3000Ah共计100多个规格的铅酸蓄电池,赛特电池已被广泛用于国防、电力、通讯行业以及不间断电源系统、应急电源系统、照明系统、风能和太阳能储能系统、安防等系统的设备上。
免维护蓄电池无须补液 内阻小,大电流放电性能好 适应温度广(-35-45℃) 自放电小 使用寿命长(8-10年) 荷电出厂,使用方便 安全防爆 *配方,深放电恢复性能好 无游离电解液,侧倒90度仍能使用
列产品其它特性:
(1)粗壮的极板使电池具有更长的寿命
(2)阻燃的单向排气阀使电池安全且具有长寿命
(3)持久耐用的聚丙烯(PP)电池槽盖
(4)槽盖的热封黏结可以杜绝渗漏
(5)吸附式玻璃纤维技术使气体复合效率高达99%,使电解液具有免维护功能
(6)UL的认证
(7)多元格的电池设计使电池安装和维护更经济
(8)可以以任何方位使用。竖直,旁侧或端侧放置
(9)符合航空运输协会/民间航空组织的特别规定A67,可以航空投运。
(10)可以以无危险材料进行地面运输
(11)可以以无危险材料进行水路运输
(12)计算机设计的低钙铅合金板栅,大限度降低了气体的产生量,并可方便的循环使用
产品特性
● 设计浮充使用寿命8年;
● 采用铅钙锡铝多元合金;
● 采用气体再复合技术,使用期间不须加水;
● 高品质的原材料,严格的过程控制,确保自放电极小;
● 在25℃下,*充电状态的电池以0.1C充电48小时,无漏液,外形无变形。
保持适当的环境温度。影响蓄电池寿命的重要因素是环境温度,一般电池生产厂家要求的环境温度是在20℃~25℃之间。虽然温度的升高对电池放电能力有所提高,但付出的代价却是电池的寿命大大缩短。
据试验测定,环境温度一旦超过25℃,每升高10℃,电池的寿命就要缩短一半。目前UPS所用的蓄电池一般都是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设计寿命普遍是5年,这在电池生产厂家要求的环境下才能达到。达不到规定的环境要求,其寿命的长短就有很大的差异。
另外,环境温度的提高,会导致电池内部化学活性增强,从而产生大量的热能,又会反过来促使周围环境温度升高,这种恶性循环,会加速缩短电池的寿命。
(2) 定期充电放电。UPS电源系统中的浮充电压和放电电压,在出厂时均已调试到额定值,而放电电流的大小是随着负载的增大而增加的,使用中应合理调节负载,比如控制计算机等电子设备的使用台数。
一般情况下,负载不宜超过UPS额定负载的60%。在这个范围内,蓄电池就不会出现过度放电。
UPS因长期与市电相连,在供电质量高、很少发生停电的使用环境中,蓄电池会长期处于浮充电状态,时间长了就会造成电池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活性降低,加速老化而缩短使用寿命。
因此,一般每隔2~3个月应*放电一次,放电时间可根据蓄电池的容量和负载大小确定。一次全负荷放电完毕后,按规定再充电8小时以上
蓄电池在运输过程中应注意哪些事项?
蓄电池出厂后,一般要经过几次运输到达用户现场,在蓄电池运输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事项:
1、由于电池较重,搬运时必须注意搬运工具的选择,严禁翻滚和摔掷电池;
2、注意端子和安全阀的保护,切忌借助端子吊装电池;
3、蓄电池为荷电态出厂,运输中不得取下端子绝缘护帽,防止电池短路;
4、操作者注意人身和设备安全!
(1) 轨道交通通信系统介绍
轨道交通通信系统的任务是建立一个视听链路网,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和传递语音、数据、图像及文字等各种信息。系统主要由传输系统、公务电话系统、电话系统、无线通信系统、广播系统、时钟系统、视频监控系统、乘客信息系统、电源及接地系统、通信综合网络管理系统等子系统组成。
(2)轨道交通信号系统介绍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是保证列车运行安全,实现行车指挥和列车运行现代化,提高运输效率的关键系统设备。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也称由列车自动控制系统,简称ATC。ATC系统包括三个子系统:
①列车自动监控系统,简称ATS;②列车自动防护子系统,简称ATP;③列车自动运行系统,简称ATO。
三个子系统通过信息交换网络构成闭环系统,实现地面控制与车上控制结合、现地控制与中央控制结合,构成一个以安全设备为基础,集行车指挥、运行调整以及列车驾驶自动化等功能为一体的列车自动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