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地类别 | 进口 |
---|
西门子为客户提供多样化的解决方案,包括:石油和天然气解决方案、火力发电技术、风能及可再生能源系统、电力传输和分配解决方案、高效用电、智能数据解决方案和电力服务等,并竭力帮助客户优化其能源业务,降低成本,使操作更高效、更安全。同时,西门子也努力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和可靠性,降低废气排放。
![]() |
参考价 | ¥88 |
订货量 | 1 |
更新时间:2018-12-17 10:47:43浏览次数:205
联系我们时请说明是化工仪器网上看到的信息,谢谢!
6ES7350-2AH00-0AE0
西门子S7-300PLC OB组织块试用总结
使cpu进入stop的情况很多,比如地址调用错误,没有下载需要DB块,编程错误等等,如果你想避免错误时不使CPU进入停止状态,你可以在程序中加入特殊的OB块,则出现相应问题,调用相应的OB块,虽然里面没程序,PLC将对错误错误不作任何处理,继续运行。否则PLC将进入停机状态可,比如:
OB73通讯冗余出错OB
当容错S7连接中发生首次冗余丢失时,H CPU的操作系统将调用OB73(只有在S7通讯中才会有容错S7连接)如果其它容错S7连接发生了冗余丢失,则不会再有OB73启动。直到为具有容错功能的所有S7连接恢复冗余后,才会出现另一个OB73启动。如果发生了启动事件且OB73没有编程,CPU不会转为STOP模式。
OB80时间出错组织块
无论何时执行OB时出错,S7-300 CPU的操作系统将调用OB80。此类错误包括:超出周期时间、执行OB时出现确认错误、提前了时间而使OB的启动时间被跳过、CiR后恢复RUN模式。例如,如果在上一次调用之后发生了某一周期性中断OB的启动事件,而同一OB此时仍在执行中,则操作系统将调用OB80。如果OB80尚未编程,则CPU将转为STOP模式。可以使用SFC 39至42禁用或延迟和重新启用时间出错OB。
OB81电源出错组织块
只要发生由错误或故障所触发的事件,而此错误或故障又与电源(仅在S7-400上)或备用电池(当事件进入和离开时)有关,则S7-300 CPU的操作系统调用OB81。在S7-400中,如果已使用BATT.INDIC开关激活了电池测试功能,则只有在出现电池故障时才会调用OB81。如果OB81没有编程,则CPU不会转为STOP模式。可以使用SFC 39至42禁用或延迟,并重新启用电源出错OB。
OB82诊断中断组织块
如果具有诊断功能的模块(已为其启用了诊断中断)检测到错误,则它会输出一个诊断中断的请求给CPU(当事件进入和离开时)。则操作系统调用OB82。OB82的局部变量包含逻辑基址和四字节的故障模块的诊断数据(请参见下表)。如果OB82尚未编程,则CPU转为STOP模式。可以使用SFC 39至42禁用或延迟,并重新启用诊断中断OB。
OB83插入/删除模块中断组织块
在下列情况下,CPU操作系统会调用OB 83:
1、插入/删除已组态模块后
2、在STEP 7下修改模块参数以及在运行期间将更改下载至CPU后
可借助SFC 39至42禁用/延迟/启用插入/删除中断OB。
OB84CPU硬件故障组织块
在下列情况下,CPU中的OS将调用OB84:
1、已检测到并更正了内存出错之后
2、对于S7-400H:如果两个CPU之间的冗余链接的性能下降
可以使用SFC 39至42禁用或延迟CPU硬件出错OB,然后再次启用它。
OB85优先级出错组织块
只要发生下列事件之一,CPU的操作系统即调用OB85:
1、尚未装载的OB(OB81除外)的启动事件。
2、操作系统访问模块时出错。
3、在系统更新过程映像期间出现I/O访问错误(如果由于组态原因,未禁止OB85的调用)。
OB86机架故障组织块
只要在分布式I/O (PROFIBUS DP或PROFInet IO)中检测到中央扩展机架(不带S7-300)、DP主站系统或站故障(进入事件与离开事件时),CPU的操作系统调用OB86。如果OB86尚未编程,当检测到此种类型的出错时,CPU将转为STOP模式。可使用SFC 39至42禁用或延迟,并重新启用OB86。
OB87通讯出错组织块
只要发生由通讯出错导致的事件,CPU的操作系统就会调用OB87。如果OB87尚未编程,CPU不会转为STOP模式。可以使用SFC 39至42禁用或延迟,并重新启用通讯出错OB。
OB 88处理中断OB
程序块执行被中止后,CPU操作系统将调用OB 88。导致此中断的原因可能是:
1、同步出错的嵌套深度过大
2、块调用(U堆栈)的嵌套深度过大
3、分配本地数据时出错
如果未对OB 88编程且程序块执行被中止,则CPU进入STOP模式(事件ID W#16#4570)。如果在优先级28下中止了程序块执行,则CPU进入STOP模式。可借助于SFC 39至42禁用、延迟和启用处理中断OB。
OB121编程出错组织块
只要发生同程序处理相关的错误所导致的事件,CPU的操作系统即调用OB121。例如,如果用户程序调用了尚未装载到CPU中的块,将会调用OB121。
OB122I/O访问出错组织块
只要在访问模块上的数据时出错,CPU的操作系统即调用OB122。例如,如果在访问I/O模块上的数据时,CPU检测到读取错误,操作系统将调用OB122。
PLC的应用特点
1 可靠性高,抗*力强
高可靠性是电气控制设备的关键性能。PLC由于采用现代大规模集成电路
集成电路是采用半导体制作工艺,在一块较小的单晶硅片上制作上许多晶体管及电阻器、电容器等元器件,并按照多层布线或遂道布线的方法将元器件组合成完整的电子电路。它在电路中用字母"IC"(也有用文字符号"N"等)表示。
技术,采用严格的生产工艺制造,内部电路采取了*的抗干扰技术,具有很高的可靠性。使用PLC构成控制系统,和同等规模的继电接触器
接触器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开关电器。接触器主要用于频繁接通或分断交、直流主电路和大容量的控制电路,可远距离操作,配合继电器可以实现定时操作,联锁控制及各种定量控制和失压及欠压保护,广泛应用于自动控制电路,其主要控制对象是电动机,也可用于控制其它电力负载,如电热器、照明、电焊机、电容器组等。 [全文]
系统相比,电气接线及开关接点已减少到数百甚至数千分之一,故障也就大大降低。此外,PLC带有硬件故障自我检测功能,出现故障时可及时发出警报信息。在应用软件中,应用者还可以编入外围器件的故障自诊断程序,使系统中除PLC以外的电路及设备也获得故障自诊断保护。这样,整个系统的可靠性*。
2 配套齐全,功能完善,适用性强
PLC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各种规模的系列化产品,可以用于各种规模的工业控制场合。除了逻辑处理功能以外,PLC大多具有完善的数据运算能力,可用于各种数字控制领域。多种多样的功能单元大量涌现,使PLC渗透到了位置控制、温度控制、CNC等各种工业控制中。加上PLC通信能力的增强及人机界面技术的发展,使用PLC组成各种控制系统变得非常容易。
3 易学易用,深受工程技术人员欢迎
PLC是面向工矿企业的工控设备。它接口容易,编程语言易于为工程技术人员接受。梯形图语言的图形符号与表达方式和继电器电路图相当接近,为不熟悉电子电路、不懂计算机原理和汇编语言的人从事工业控制打开了方便之门。
4 系统设计的工作量小,维护方便,容易改造
(1) 设计与维护
PLC用存储逻辑代替接线逻辑,大大减少了控制设备外部的接线,使控制系统设计及建造的周期大为缩短,同时日常维护也变得容易起来,更重要的是使同一设备经过改变程序而改变生产过程成为可能。特别适合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场合。
(2) 安装与布线
动力线、控制线以及PLC的电源线
电源线是用作电气组件或设备与电源的连接线,通常来说指电线与其一端连接的插头或尾插的集合体,是电器产品的基本零部件之一。电源线分为电线和插头两部分。
和I/O线应分别配线,隔离变压器与PLC和I/O之间应采用双绞线连接。将PLC的I/O线和大功率线分开走线,如必须在同一线槽内,分开捆扎交流线、直流线,若条件允许,分槽走线,这不仅能使其有尽可能大的空间距离,并能将干扰降到最低限度。
PLC应远离强干扰源如电焊机、大功率硅整流装置和大型动力设备,不能与高压电器安装在同一个开关柜内。在柜内PLC应远离动力线(二者之间距离应大于200 mm)。与PLC装在同一个柜子内的电感性负载,如功率较大的继电器、接触器的线圈,应并联RC消弧电路。
PLC的输入与输出采用分开走线,开关量与模拟量也要分开敷设。模拟量信号的传送应采用屏蔽线,屏蔽层应一端或两端接地,接地电阻
电阻,物质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就叫该物质的电阻。电阻小的物质称为电导体,简称导体。电阻大的物质称为电绝缘体,简称绝缘体。 应小于屏蔽层电阻的1/10。
交流输出线和直流输出线不要用同一根电缆
电缆是一种用以传输电能信息和实现电磁能转换的线材产品。既有导体和绝缘层,有时还加有防止水份侵入的严密内护层,或还加机械强度大的外护层,结构较为复杂,截面积较大的产品叫做电缆。
,输出线应尽量远离高压线和动力线,避免并行。
(3)I/O端的接线
输入接线:输入接线一般不要太长。但如果环境干扰较小,电压降不大时,输入接线可适当长些;输入/输出线不能用同一根电缆,输入/输出线要分开;尽可能采用常开触点形式连接到输入端,使编制的梯形图与继电器原理图*,便于阅读。
输出连接:输出端接线分为独立输出和公共输出。在不同组中,可采用不同类型和电压等级的输出电压,但在同一组中的输出只能用同一类型、同一电压等级的电源。由于PLC的输出元件被封装在印制电路板上,并且连接至端子
端子通常指由铜材等冲制而成的连接器接触件。端子是连接电气线路的常用元件,主要在器件与组件、组件与机柜、系统与子系统之间起电连接和信号传递的作用,并且尽量保持系统与系统之间不发生信号失真和能量损失的变化.
板,若将连接输出元件的负载短路,将烧毁印制电路板。采用继电器输出时,所承受的电感性负载的大小,会影响到继电器的使用寿命,因此,使用电感性负载时应合理选择,或加隔离继电器。PLC的输出负载可能产生干扰,因此要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如直流输出的续流管保护,交流输出的阻容吸收电路,晶体管
晶体管是由三层杂质半导体构成的器件,有三个电极,所以又称为半导体三极管,晶体三极管等,可以用于检波、整流、放大、开关、稳压、信号调制和许多其它功能。
晶闸管(Thyristor)是晶体闸流管的简称,又可称做可控硅整流器,以前被简称为可控硅;1957年美国通用电器公司开发出世界上*款晶闸管产品,并于1958年将其商业化;晶闸管是PNPN四层半导体结构,它有三个极:阳极,阴极和门极; 晶闸管具有硅整流器件的特性,能在高电压、大电流条件下工作,且其工作过程可以控制、被广泛应用于可控整流、交流调压、无触点电子开关、逆变及变频等电子电路中。
PLC与计算机技术和继电器-接触器控制技术的关系
随着半导体技术,尤其是微处理器和微型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到70年代中期以后,特别是进入80年代以来,PLC已广泛地使用16位甚至32位微处理器作为中央处理器,输入输出模块和外围电路也都采用了中、大规模甚至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使PLC在概念、设计、性能价格比以及应用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这时的PLC已不仅仅是逻辑判断功能,还同时具有数据处理、PID调节和数据通信功能,称之为可编程序控制器(Programmable Controller)更为合适,简称为PC,但为了与个人计算机(Persona1 Computer)的简称PC相区别,一般仍将它简称为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PLC是微机技术与传统的继电器-接触器控制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其基本设计思想是把计算机功能完善、灵活、通用等优点和继电器控制系统的简单易懂、操作方便、价格便宜等优点结合起来,控制器的硬件是标准的、通用的。根据实际应用对象,将控制内容编成软件写入控制器的用户程序存储器内。继电器控制系统已有上百年历史,它是用弱电信号控制强电系统的控制方法,在复杂的继电器控制系统中,故障的查找和排除困难,花费时间长,严重地影响工业生产。在工艺要求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控制柜内的元件和接线需要作相应的变动,改造工期长、费用高,以至于用户宁愿另外制作一台新的控制柜。而PLC克服了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中机械触点的接线复杂、可靠性低、功耗高、通用性和灵活性差的缺点,充分利用微处理器的优点,并将控制器和被控对象方便的连接起来。由于PLC是由微处理器、存储器和外围器件组成,所以应属于工业控制计算机中的一类。
对用户来说,可编程控制器是一种无触点设备,改变程序即可改变生产工艺,因此如果在初步设计阶段就选用可编程控制器,可以使得设计和调试变得简单容易。从制造生产可编程控制器的厂商角度看,在制造阶段不需要根据用户的订货要求专门设计控制器,适合批量生产。由于这些特点,可编程控制器问世以后很快受到工业控制界的欢迎,并得到迅速的发展。目前,可编程控制器已成为工厂自动化的强有力工具,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通用汽车公司(GM)提出的新型控制器的十大要求及PLC的诞生
随着计算机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可编程控制器的应用已广泛普及,成为自动化技术的重要组成。可编程控制器出现在美国,1968年,美国的汽车制造公司通用汽车公司(GM)提出了研制一种新型控制器的要求,并从用户角度提出新一代控制器应具备以下十大条件:
(1)编程简单,可在现场修改程序;
(2)维护方便,是插件式;
(3)可靠性高于继电器控制柜;
(4)体积小于继电器控制柜;
(5)可将数据直接送入管理计算机;
(6)在成本上可与继电器控制柜竞争;
(7)输入可以是交流115V(即用美国的电网电压);
(8)输出为交流115V、2A以上,能直接驱动电磁阀;
(9)在扩展时,原有系统只需要很小的变更;
(10)用户程序存储器容量至少能扩展到4KB。
条件提出后,立即引起了开发热潮。1969年,美国数字设备公司(DEC)研制出了世界上*台可编程序控制器,并应用于通用汽车公司的生产线上。当时叫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目的是用来取代继电器,以执行逻辑判断、计时、计数等顺序控制功能。紧接着,美国MODICON公司也开发出同名的控制器,1971年,日本从美国引进了这项新技术,很快研制成了日本*台可编程控制器。1973年,西欧国家也研制出他们的*台可编程控制器。
PLC的六种编程语言简介
(1)梯形图
梯形图编程语言习惯上叫梯形图。梯形图沿袭了继电器控制电路的形式,也可以说,梯形图编程语言是在电气控制系统中常用的继电器、接触器逻辑控制基础上简化了符号演变而来的,具有形象、直观、实用,电气技术人员容易接受,是目前用得最多的一种PLC编程语言。
(2)指令表
这种编程语言是一种与计算机汇编语言相类似的助记符编程方式,用一系列操作指令组成的语句表将控制流程热核出来,并通过编程器送到PLC中去。
(3)顺序功能图
采用IEC标准的SFC(Sequential Function Chart)语言,用于编制复杂的顺控程序。利用这种*的编程方法,初学者也很容易编出复杂的顺控程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为调试、试运行带来许多言传的方便。
(4)状态转移图
类似于顺序功能图,可使复杂的顺控系统编程得到进一步简化。
(5)逻辑功能图
它基本上沿用了数字电路中的逻辑门和逻辑框图来表达。一般用一个运算框图表示一种功能。控制逻辑常用“与”、“或”、“非”三种功能来完成。目前国际电工协会(IEC)正在实施发展这种编程标准。
(6)高级语言
近几年推出的PLC,尤其是大型PLC,已开始使用高级语言进行编程采用高级语言编程后,用户可以象使用PC机一样操作PLC。在功能上除可完成逻辑运算功能外,还可以进行PID调节、数据采集和处理、上位机通信等。
PLC梯形图程序设计的常用方法——转换法
转换法:就是将继电器电路图转换成与原有功能相同的PLC内部的梯形图。这种等效转换是一种简便快捷的编程方法,其一,原继电控制系统经过长期使用和考验,已经被证明能完成系统要求的控制功能;其二,继电器电路图与PLC的梯形图在表示方法和分析方法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根据继电器电路图来设计梯形图简便快捷;其三,这种设计方法一般不需要改动控制面板,保持了原有系统的外部特性,操作人员不用改变长期形式的操作习惯。
(1) 基本方法。
根据继电器电路图来设计PLC的梯形图时,关键是要抓住它们的一一对应关系,即控制功能的对应、逻辑功能的对应以及继电器硬件元件和PLC软件元件的对应。
(2) 转换设计的步骤。
1) 了解和熟悉被控设备的工艺过程和机械动作情况,根据继电器电路图分析和掌握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2) 确定PLC的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画出PLC的外部接线图。
3) 确定PLC梯形图中的辅助继电器(M)和定时器(T)的元件号。
4) 根据上述对应关系画出PLC的梯形图并进一步优化使梯形图既符合控制要求又具有合理性、条理性和可靠性。
6ES7350-2AH00-0AE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