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简介
详细介绍
建筑泥浆脱水分离机用于泥浆固化处理,建筑工地打桩泥浆脱水固化处理设备,在高楼林立的城市背后,人们关注着拆除和建设时产生的数量巨大的建筑垃圾,然而,很多人却忘记了,在处理固体建筑垃圾之余,还有建筑泥浆这一事物。建房子后,建筑泥浆跑哪去了呢?有人说,偷排偷放是大部分工地处理建筑泥浆较常见的做法。
22日,记者走访揭阳市建筑余泥无害化处理项目,该项目*期(实验基地)已经投产,未来,揭阳市将建立4个建筑余泥处理站。据介绍,每一个处理站预计一年处理约84万立方米的余泥,总投资约1.2亿元。据悉,位于揭阳市榕城区的处理站将于3个月后建成投产。
建筑泥浆到底排去哪了?工地打桩泥浆脱水固化离心分离机
早前,揭阳市区一条下水道发生堵塞,一打开才知道,工人清理出来的竟然是一块块混凝土,管道内坚硬的水泥块,工人们只能用锤子、铁钳一点点拆除,这都是工地偷排建筑余泥惹的祸。
据不*统计,揭阳市每天产生1.5万立方米的建筑余泥、2000吨渣土,一年下来,这些余泥渣土可以填满3个北京工人体育场。那么,这些大大小小工地产生的建筑泥浆又是如何运出工地,如何消化的呢?
有不愿具名的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在揭阳,建筑余泥的处理率极低,绝大部分建筑余泥未经处理,就被施工企业运往郊外露天堆放或倒入江河,很多工地都是趁着半夜天黑,偷偷地把余泥运去倒掉,有的排入榕江,有的运往郊外荒野之处就倒了。泥浆入江后无影无踪,调查难,抓现行就更加难,这使得违法者和执法人员一直在玩“猫抓老鼠”的游戏,执法人员疲于监察,效果却不佳。
建筑余泥乱排,后果令人堪忧。偷排到城市下水道,会影响雨季城市的排水功能,造成内涝等;把建筑余泥随意堆放和填埋,由于发酵和雨水的淋溶、冲刷,以及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浸泡而渗滤出的污水,会对周边地表水和地下水产生污染;大量的建筑余泥占用土地,更会降低土壤质量,使得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增加;排放到农田的建筑余泥更会影响农村的生态环境。如何解决建筑余泥无法消化的难题,这是当下建筑垃圾处理所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
余泥“变废为宝”可能吗?工地打桩泥浆脱水固化离心分离机
建筑余泥真的只有偷排一条路吗?不是。
在揭阳市建筑余泥无害化处理项目,他们就探索出另一条处理建筑余泥的环保之路。该项目主要是通过对建筑施工工地收集的余泥进行过滤、沉淀等工艺使其脱水,从而使泥浆中的小碎石、砂等固体颗粒物与水进行分离,达到泥水分离效果;脱水之后,泥饼的含水率小于20%,干土特性满足于制作砖、花盆、陶瓷等;分离出的沙粒作为建筑行业用砂重新回归工地;泥浆净化之后的水可用于养鱼、绿化灌溉;分离后的有机物杂质,可通过一系列加工制成生物有机肥。
记者在现场看到,经过机械破碎—物理分选—多级筛选—压滤脱水等环节,污浊的建筑泥浆实现了“变废为宝”。看着泥浆变身为花盆、砖块,砂石重新被过滤出来,脏水变成干净的水,还生产出一包包化肥,实在是令人感慨“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据了解,负责该项目的杰能环保公司针对建筑废弃物物料的物理性质差异,自主研发和改进了6种机器和一个工作系统。这个工作系统包括手工拣选、筛分、重力分选、磁力分选、浮力分选、压力分选等,将建筑泥浆中不能利用的物质分选出来,再将有价值的物质按种类进行分选,提高每种物质的利用率。目前,该项目已有多项工艺在向国家申请Z利。
建筑余泥实现“变废为宝”的利用率有多高呢?有一组数据可以说明。据统计,每立方米的建筑废料(余泥:渣土=6:1)大约可生产150块约0.23立方米的环保砖、11块002立方米的彩色环保砖、0.00266吨有机肥、0.198吨沙子、0.5吨水,实际的资源利用率达到了90%以上,基本上不产生其他的污染物。
企业如何收回成本?
一个建筑余泥处理站的投资是1.2亿元,那么,也许你会问,这让企业多久才能收回成本?杰能环保公司投资人之一谢松浩告诉记者:“我们到现在还是亏本的,还没实现盈利。”据了解,杰能环保公司在2014年12月拿到了揭阳市的建筑余泥处理特许经营权,特许经营期限是30年。
拿到这一特许经营权相当于给予该项目一剂强心剂,事实上,当地政府方面到目前为止没给项目任何财政补助。处理站的建设和建筑废弃物处理设备投资巨大,谢松浩表示,如果没有拿到这30年的特许经营权,他们也没有这么大的决心来做这件事。
采取特许经营的合作模式有何益处呢?揭阳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私营企业独资的特许权合约模式下,通过收费和销售再生建材产品来维持其所需费用以及回收投资,获得利润。此时,政府的角色就从服务者转变成服务的管理者,政府负责制定投资规划和服务准则,选择企业进行合作并监管私营企业的履约行为。
也就是说,一方面,杰能环保公司技术的可行性和管理水平可以弥补政府财政资源的不足和分担项目的风险,政府可通过有效的优惠政策和资金补助来保障建筑废弃物处理产业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为了实现对项目的有效控制,提高资源配置水平,政府可以将杰能环保公司良好的技术和有效的管理方法引入到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从而实现双赢的局面。
“我们公司现在还处于发展前期,投入研究开发的资金巨大,营业利润回报甚微,但我相信随着10项Z利的申请,设备技术的逐步完善,以及政府的政策支持,我们的经营会走向平稳轨道。”谢松浩说。
链接
偷排泥浆各地屡见不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