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介绍
本网站销售的化学产品仅供科学研究或工业应用,不直接用于食品、药品、临床或动物的诊断或治疗!
细胞属性:
方法简介
实验室分离的兔结肠黏膜上皮采用先机械分离法、后胶原酶消化法并通过上皮细胞专用培养基培养筛选制备而来,细胞总量约为5×10⁵cells/瓶。
质量检测
实验室分离的兔结肠黏膜上皮经Cytokeratin-18免疫荧光鉴定,纯度可达90%以上,且不含有HIV-1、HBV、HCV、支原体、细菌、酵母和真菌等。
产品名称 | 兔结肠黏膜上皮原代细胞 | 组织来源 | 结肠 |
英文名称 | Rabbit Colonic Mucosal Epithelial Cells | 货号 | YS-01X8376 |
产品规格 | 5×10⁵Cells/T25培养瓶 | 用途 | 仅供科研实验 |
细胞简介:
兔结肠黏膜上皮细胞分离自结肠组织;结肠在右髂窝内续于盲肠,在第3骶椎平面连接直肠。结肠分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4部分,大部分固定于腹后壁,结肠的排列酷似英文字母“M",将小肠包围在内。结肠横切面由内到外依次为:黏膜(上皮层、固有层、黏膜肌层),黏膜下层(疏松结缔组织),肌层(内环形、外纵行两层平滑肌),外膜(纤维膜或浆膜)。肠黏膜上皮细胞是机体内外环境的重要屏障,持续暴露于大量抗原中,也是机体面对病原微生物的第一道防线。因此,肠黏膜上皮细胞除有吸收、分泌和转运等重要生理功能之外,在黏膜先天性和获得性免疫防御机制中也起着重要作用。肠黏膜上皮细胞作为首先接触抗原的细胞,在黏膜免疫反应的起始阶段发挥关键作用,它决定黏膜免疫反应的发生、性质和强度。探讨正常结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分离、体外培养方法,为研究肠黏膜上皮细胞以及与肠黏膜相关疾病建立合适的细胞模型。
培养信息:
包被条件:鼠尾胶原Ⅰ(2-5μg/cm2)
培养基:含FBS、生长添加剂、Penicillin、Streptomycin等
换液频率:每2-3天换液一次
生长特性:贴壁
细胞形态:上皮细胞样
传代特性:可传1-2代
消化液:0.25%
培养条件:气相:空气,95%;CO2,5%
兔结肠黏膜上皮细胞体外培养周期有限;建议使用配套的专用生长培养基及正确的操作方法来培养,以此保证该细胞的佳培养状态。
细胞培养方法:
1、细胞传代:细胞密度达到80-90%时即可传代
①弃去培养上清,用PBS或生理盐水清洗1-2次;
②加入2ml0.25%(T25瓶),使覆盖整个瓶或皿,盖好放入培养箱消化;
③1-2min后,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若大部分细胞回缩且有少量细胞脱落,轻轻吹打下确认消化情况后加入培养基终止消化;若细胞还是贴壁,放回培养箱继续消化至可以轻轻吹打下为止;
④将细胞悬液1000RPM左右条件下离心4min,弃上清;
⑤用新鲜培养基重悬后加入培养瓶或皿中,T25培养瓶加6-8ml培养基;
⑥悬浮细胞直接离心收集,细胞沉淀重悬后分到新培养瓶中。
2、细胞复苏:
①将冻存管在37℃温水中快速摇晃融化,时间1min左右,加入4-5ml培养基混匀。
②在1000RPM左右条件下离心4min,弃上清,加1-2ml培养基吹匀,将细胞悬液加入培养瓶中,补加适量培养基。
3、细胞冻存:待细胞生长状态良好时进行细胞冻存保种
①弃去培养上清,用PBS或生理盐水清洗1-2次,加入1mL 0.25%(T25瓶)
②1-2min后,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大部分细胞回缩且有少量细胞脱落,轻轻吹打下确认消化情况后加入培养基终止消化;
③将细胞悬液1000RPM左右条件下离心4min,弃上清,加1ml冻存液重悬细胞;
④将冻存管放入程序降温盒,放入-80℃冰箱,4小时后将冻存管转入液氮罐储存。
公司产品:
PANC-1人胰腺癌细胞 Human pancreatic cancer cell line PANC-1 DMEM+10% FBS | 酸化糖原合酶激酶3β抗体 |
酸化钙/钙调素依赖蛋白激酶CAMK2B/D/G抗体 | 转录因子OTX1抗体 |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7抗体 | 酸化马铃薯球蛋白(结节性硬化)抗体 |
轴突导向因子1抗体 | 酸化糖原合酶激酶3β抗体 |
酸化马铃薯球蛋白(结节性硬化)抗体 | 转录因子OTX1抗体 |
坏死因子 | 中国仓鼠卵巢细胞(亚系克隆);CHO DUX B11 Carrying pBSCRLc/pTCSgpt clone 35.6 |
MIApaca-2细胞,人胰腺癌细胞 人成纤维肉瘤细胞,HT1080细胞 615小鼠肺癌瘤株;HP615 | HuH-6(人肝母细胞瘤细胞) 5×106cells/瓶×2 |
MuM-2C 人眼脉络黑色素瘤细胞 | THPO Protein Human 重组人 Thrombopoietin / THPO / TPO 蛋白 (His 标签) |
Calu-6 人退行性癌细胞 | 人肾小球内皮细胞裂解物HRGECL |
hFOB 1.19人SV40转染成骨细胞 The hFOB 1.19 SV40 was ansfected io osteoblasts DMEM/F12(1:1)+10% FBS+300μg/ml G418 | 兔结肠黏膜上皮原代细胞酸化马铃薯球蛋白(结节性硬化)抗体 |
CL-0233THP-1(人髓系白血病单核细胞)5×106cells/瓶×2 | FZD10 Others Mouse 小鼠 FZD10 / Frizzled-10 / CD350 人细胞裂解液 (阳性对照) |
SELP Others Mouse 小鼠 SELP / selectin P / P-selectin 人细胞裂解液 (阳性对照) | CM-H113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培养基100mL |
COLO 201(人结直肠腺癌细胞) 5×106cells/瓶×2 | 酸化原癌基因酪蛋白激酶受体RET抗体 |
轴突导向因子1抗体 | CAM191 EBV-转化人淋巴细胞 |
酸化钙/钙调素依赖蛋白激酶CAMK2B/D/G抗体 |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7抗体 |
酸化原癌基因酪蛋白激酶受体RET抗体 | 坏死因子 |
操作步骤:
1.将无菌的盖玻片置于细胞培养皿中,将细胞悬液接种于培养皿中进行细胞爬片,待细胞长至80%时取出爬片。
2. 用PBS浸洗爬片3次,4%的多聚甲醛固定爬片15min,再次用PBS浸洗玻片3次,每次3min。
3. 0.5% Triton X-100(PBS配制)室温孵育爬片20min,使细胞通透。
4. 3% H2O2滴加爬片上以阻断内源性过氧化物酶,室温孵育15min(一般用甲醇或蒸馏水稀释30%过氧化氢),PBS冲洗3次,每次3min。
5. 封闭血清室温孵育20min,PBS冲洗3次,每次3min。
6. 细胞特异性一抗孵育:按照抗体说明书稀释比例稀释好一抗,滴加在爬片上,于4°C湿盒中孵育一夜,PBS冲洗3次,每次3min。
7. 二抗孵育:选与一抗对应的二抗,按比例稀释后滴加在爬片上,37°C湿盒中孵育30min,PBS冲洗3次,每次3min。
8. 将爬片周围水渍吸干,爬片上滴加新鲜配制的DAB显色液,显微镜下观察,当出现棕黄色或棕褐色的阳性信号时用蒸馏水冲洗终止显色。
9. 复染:用Harris苏木素复染30s~1min,水洗后用1%的盐酸酒精分化,再用蒸馏水(或PBS)水洗返蓝。
10. 封片:将中性树胶滴在爬片一侧,再用盖玻片盖上,先放平盖玻片一侧再轻轻放下另一侧,以免产生气泡,封好的爬片平放置于通风厨中晾干。
11. 镜检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