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FL6044-1AF61-2LB1 SIMOTICS S-1FL6 工作电压 三相交流 400 V PN=0.75 kW;NN=3000 U/min M0=3.5 Nm;MN=2.39 Nm 轴高度 45 mm 带弯 插头;值编码器 20 位(12 位多匝) 带滑键,公差 N 带驻车制动器 防护等级 IP65 带密封圈 与变频器兼容 SINAMICS V70&V90 |
测量绝缘电阻和极化指数
![]() | 警告 端子带有危险电压 在测量定子绕组的绝缘电阻或极化指数(PI)期间和刚刚完成其中的某项测量后,电机的部分端子上会带有危险电压。如接触这些端子,可能会导致人员死亡、重伤或财产损失。
|
测量绝缘电阻
- 开始测量绝缘电阻前,请阅读使用的绝缘电阻表的操作说明。
- 检测电压前将温度传感器的线端短接。如果只在温度传感器的一个连接端子上注入检测电压,会损坏温度传感器。
- 另外请确认未连接电源电缆。
- 测量绕组相对于电机机壳的绕组温度和绝缘电阻。测量时绕组温度不应超过 40°C。根据公式,将测出的绝缘电阻换算成绕组在参考温度 40°C 时的绝缘电阻。这样便可以将换算结果与规定的低绝缘电阻进行比较。
- 在施加测量电压 1 分钟后读取绝缘电阻。
定子绕组的绝缘电阻极限值
下表给出了不同测量电压下绝缘电阻的极限值。这些值和 IEEE 43‑2000 提供的建议一致。
列表: 40°C 时定子绕组的绝缘电阻
U N | U 测量 | R C |
---|---|---|
U ≤ 1000 | 500 | ≥ 5 |
1000 ≤ U ≤ 2500 | 500(大 1000) | 100 |
2500 < U ≤ 5000 | 1000(大 2500) | |
5000 < U ≤ 12000 | 2500(大 5000) | |
U > 12000 | 5000(大 10000) |
U N=额定电压,参见功率铭牌
U 测量 = 直流测量电压
R C = 参考温度 40°C 时的低绝缘电阻
以参考温度进行换算
测量其他绕组温度超过 40°C 的绝缘电阻时,需要根据以下 IEEE 43-2000 公式以 40°C 温度为参考对测量值进行换算。
(1)
R C = KT · RT | R C | 以 40°C 温度为参考换算所得的绝缘电阻 |
K T | 根据公式(2)所得的温度系数 | |
R T | 测量温度/绕组温度 T(单位:°C)时的所测绝缘电阻 | |
(2)
K T = (0.5) (40-T)/10 | 40 | 参考温度(单位:°C) |
10 | 温度每变化 10 K,绝缘电阻就减半或翻倍 | |
T | 测量温度/绕组温度(单位:°C) |
在该公式中,温度每变化 10 K,绝缘电阻就翻倍或减半。
- 温度每上升 10 K,绝缘电阻减少一半。
- 温度每下降 10 K,绝缘电阻翻一倍。
绕组温度大约为 25°C 时低绝缘电阻为 20 MΩ (U ≤ 1000 V)或 300 MΩ (U > 1000 V)。该值适用于相对于接地的整个绕组。测量单个支路时,小值要翻倍。
- 干燥的新绕组绝缘电阻在 100 至 2000 MΩ 之间,甚至可能更高。如果绝缘电阻接近小值,则可能是潮湿和/或污垢导致。除此之外,绕组大小、额定电压和其它特性也会影响绝缘电阻,在确定应对措施时需要全面加以考虑。
- 在电机运行期间,绕组的绝缘电阻可能会在环境因素和运行因素的作用下有所降低。将额定电压(kV)乘以特定的临界电阻值可以计算出临界绝缘电阻。计算出测量时实际绕组温度下的绝缘电阻值,公式见上表。
测量极化指数
- 在 1 分钟后测量绝缘电阻一次,10 分钟后再测量一次,以确定极化指数。
- 将两次的测量结果相除:
PI = R绝缘,10 分钟 / R绝缘,1 分钟
测量时间结束后,多个测量仪器会自动显示测量值。
绝缘电阻超过 5000 MΩ 时,仪器便不再显示 PI 测量值,因此不再进行评估。
R(10 min) / R(1 min) | 评估 |
---|---|
≥ 2 | 绝缘状态良好 |
< 2 | 取决于绝缘的整体诊断 |
注意 绝缘损毁 绕组达到或低于临界绝缘电阻时,可能会导致绝缘损毁或电压击穿。
|
停机加热装置绝缘电阻的极限值
在500V DC下测量时,停机加热装置相对于电机外壳的绝缘电阻不应低于1 M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