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持续发展”给森林,还大地绿荫片片;让“珍惜濒危物种”给动物,还生命生机盎然;让“数星星”给夜空,还记忆繁星点点。
黄冈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结实耐用
优点
1、抗冲击负荷的能力强,接触氧化法的平均停留时间在6小时以上。
2、具有脱氮除磷能力,并可以通过调节设备的构造,达到处理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城市污水的能力。;
3、接触氧化池内的填料多为组合软填料,质轻、高强、物理化学性质稳定,比表面积大,生物膜附着能力强,污水与生物膜的接触效率高。
4、接触氧化池内采用曝气器进行鼓风曝气,使纤维束不断漂动,曝气均匀,微生物生长成熟,具有活性污泥法的特征。
5、出水水质稳定,污泥产量少并易于处理。
6、潜水泵中可设于设备之中,减少工程投资。
7、设备可设于地面上,也可埋于地下。埋于地下时,上部覆上可用于绿化,厂区占地面积少,地面构筑物少。
8、易于完成自动控制,管理操作简单。
9、设备可以连接在汽车上做成移动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臭氧的发生及常用浓度
臭氧的半衰期仅为30-60min。由于它不稳定、易分解,无法作为一般的产品贮存,因此需在现场制造。用空气制成臭氧的浓度一般为10-20mg/L,用氧气制成臭氧的浓度为20-40mg/L。含有1%-4%(质量比)臭氧的空气可用于水的消毒处理。
产生臭氧的方法是用干燥空气或干燥氧气作原料,通过放电法制得。另一个生产的臭氧的方法是电解法,将水电解变成氧元素,然后使其中的自由氧变成臭氧。
使用电解系统生产臭氧的主要优点是:
① 没有离子污染;
② 待消毒处理的水是用来产生臭氧的原料,因此没有来自系统外部的其他污染;
③ 臭氧在处理过程中一生成就被溶解,即可以用较少的设备进行臭氧处理。
若在加压条件下,可生产出较高浓度的臭氧。
黄冈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结实耐用
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
1、结构组成:①槽体 ②微气泡发生器 ③容器装置 ④配药装置 ⑤排泥槽 ⑥出水管
2、结构特点:由于槽体制造上的特点,它是以高效率的溶气机理,经分置的微气泡发生器,将原水、溶气水及药品(一切线旋流进入)得以快速结合、释放、絮凝、升浮、微气泡均匀、密度大,至槽体中上部时,升浮速度趋于稳定零速度,形成立体微循环状态,保证了微气泡与废水中的絮凝体充分接触、结合。不论在结合过程中或已经结合的絮凝物,都不会受外力而被破坏其结合,絮凝物浮层稳定。
3、工作原理: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厌氧消化技术主要用于处理有机废物
高浓度有机废水、农业废弃物、餐厨垃圾、剩余污泥等;反应同时产生的生物能源为缓解气候变化和保证能源的可持续 性提供了新的选择。相比好氧生物处理,厌氧消化具有高有机负荷、剩余污泥量小、绿色能源回收以及较低的运行和维护费用等优势,得到广泛应用并迅速发展。
稳定的厌氧消化过程主要依赖于水解发酵菌、产酸菌和产甲烷菌3种微生物的正常生理活动。温度对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中微生物的生长速率和FAN浓度均有影响,通常在保证产甲烷菌活性的前提下,厌氧消化工艺选择在中温(30~40℃)和高温(50~60℃)两个范围下进行。研究者发现,高温产甲烷 菌相比中温产甲烷菌对氨抑制具有更强的耐受能力。
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中厌氧需要调节碳氮比,过高的碳氮比会引起系统氮源的不足,无法充分消耗碳源;低碳氮比又可能造成氨的积累而抑制厌氧消化,因而选择合适的碳氮比对厌氧反应器氨抑制作用及其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微生物的强化在厌氧消化技术中尤为重要,驯化接种是增强产甲烷菌氨适应性的有效途径之一。随着系统内氨浓度缓慢增加,微生物可以逐渐适应较高氨浓度的环境。通常,TAN质量浓度为3000mg/L时可*抑制产甲烷菌,但经过驯化的产甲烷菌可以在高于3000mg/L的环境中生存。另外在地埋式一体 化污水处理设备的厌氧反应器内添加不同的惰性材料(黏土、沸石和活性炭等),通过吸附、离子交换、扩大微生物菌落比表面等作用,能够减轻氨抑制、稳定厌氧 消化过程。
我公司经过长时间对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案例的研究,发现通过微生物驯化增强氨抗性是继续发展解决氨抑制问题的主要途径,未来研究重点可偏向于缩短驯化时间、提纯优良甲烷菌种、稳定接种方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