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介绍
一、溶气气浮机结构特点:
设备主体为长方形钢制结构。主要部件由溶泵、空压机、溶罐、长方形箱体、浮、刮泥等组成。
1.溶罐产生泡细小,粒径为20-40um,粘附絮凝物牢固,能够达到良好的浮效果;
2.絮凝剂使用量少,成本降低;
3.操作规程易于掌握,水质水量易于控制,管理简单。
4.设反冲洗,释放器不易堵塞。
二、工作原理:
溶罐产生溶水,溶水通过释放器减压释放到待处理的水中。溶解在水中的空从水中释放出来,形成20-40um的微小细泡,微泡同污水中的悬浮物结合,使悬浮物比重小于水,并逐渐浮到水面形成浮渣。水面上备刮板,将浮渣刮入污泥池。清水从下部经溢流槽进入清水池。
三、溶气气浮机装置使用范围:
1.用于去除污水中固体悬浮物、油脂和各种胶状物,如:石化、煤矿、造纸、印染、屠宰、酿造等工业企业的污水处理;
2.用于回收用物质,如:造纸白水中细小纤维的收集。
重庆市溶气气浮机设备
平流式沉淀池
平流式沉淀池是沉淀池的一种类型。池体平面为矩形,和出口分设在池长的两端。池的长宽比不小于4,效水深一般不过3m,池子的前部的污泥设计。平流式沉淀池沉淀,使用较,但占地面积大。常用于于15000立方米/天的污水处理。
平流式沉淀池由进、出水口、水流部分和污泥斗三个部分组成。池体平面为矩形,进出口分别设在池子的两端,一般采用淹没进水孔,水由进水渠通过均匀分布的进水孔流入池体,进水孔后设挡板,使水流均匀地分布在整个池宽的横断面;出口多采用溢流堰,以沉淀后的澄清水可沿池宽均匀地流入出水渠。堰前设浮渣槽和挡板以截留水面浮渣。水流部分是池的主体,池宽和池深要水流沿池的过水断面布水均匀,依设计流速缓慢而稳定地流过。污泥斗用来积聚沉淀下来的污泥,多设在池前部的池底以下,斗底泥管,定期泥。
主要结构
进水区
进水区也是平流沉淀池的混合反应区,原水与混凝剂在此混合,并起反应,形成絮凝体,然后进入沉淀池,此外由于断面突然扩大,流速骤降,絮凝体藉自重而不断沉降。进水区就是为了防止水流干扰,使进水均匀的分布在沉淀池的整个断面,并使流速不致太大,以免矾花破碎。
沉淀区
沉淀区的是使悬浮物沉降。
出水区
沉淀后的水应从出水区均匀,不能跑“矾花"。
存泥区和泥
存泥区是为存积下沉的泥,另一方面是供泥用。为了泥,沉淀池底部可采用斗形底,可采取穿孔泥和机械虹吸泥等形式。
重庆市溶气气浮机设备
产品优缺点
优点
1、小不限,沉淀。
2、对水量和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强。
3、平面布置紧凑,,造价低。
缺点
1、进、出水配水不易均匀。
2、多斗泥时,每个斗均需设置泥管(阀),手动操作,工作繁杂,采用机械刮泥时容易锈蚀。
适用范围
1、适用于地下水位高、地质条件较差的地区。
2、大、中、小型污水处理工程均可采用。
设计要点
1、混凝沉淀时,出水浊度宜<10mg/L,殊情况≤15mg/L。
2、池数或分隔数一般不少于2。
3、沉淀时间一般为1.0~3.0h,当处理低温低浊水或高浊度水时可适当延长。
4、沉淀池内平均水平流速一般为10~25mm/s。
5、效水深一般为3.0~3.5m,高为0.3~0.5m。
6、池的长宽比应≥4,每隔宽度或导流墙间距一般采用3~8m,zui大为15m,当采用虹吸式或泵吸式行车机械泥时,池子分格宽度还应结合桁架的宽度(8、10、12、14、16、18、20m)。
7、池长深比应≥10。
8、进水区采用穿孔花墙配水时,穿孔墙距进水墙池壁的距离应≥1~2m,同时在沉淀面以上0.3~0.5m处池底部分的墙不设孔眼。
9、采用穿孔墙配水或溢流堰集水,溢流率可采用500m3/(m•d)。
10、池泄空时间一般≤6h。
11、雷诺数一般为4000~15000,弗劳德数一般为1×10-4~1×10-5。
与数据
1、每格长度与宽度之比不小于4,长度与深度之比采用8-12。
2、采用机构泥时,宽度根据泥设备确定。
3、池底纵坡一般采用0.01-0.02;采用多斗时,每斗应设单泥管及泥闸阀,池底横向坡度采用0.05。
4、刮泥机的行进速度为0.3-1.2m/min,一般采用0.6-0.9m/min。
5、一般按表面负荷计算,按水平流速校核。zui大水平流速:初沉池为7mm/s;二沉池为5mm/s。
6、进出口处应设置挡板,高出池内水面0.1-0.15m。挡板淹没深度:处视沉淀池深度而定,不小于0.25m,一般为0.5-1.0m;出口处一般为0.3-0.4m。挡板位置:距进水口为0.5-1.0m;距出水口为0.25-0.5m。
7、池子进水端用穿孔花墙配水时,花墙距进水端池壁的距离应不小于1-2m,开孔总面积为过水断面积的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