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海申知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主营产品: 高血脂症动物模型,心血管疾病动物模型,缺血性心脏病动物模型 |

联系电话
![]() |
上海申知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主营产品: 高血脂症动物模型,心血管疾病动物模型,缺血性心脏病动物模型 |
联系电话
参考价 | 面议 |
更新时间:2025-05-09 17:09:46浏览次数:1111
联系我们时请说明是化工仪器网上看到的信息,谢谢!
高血压诱导模型
机制:通过长期高血压导致左心室肥厚和舒张功能障碍,模拟人类高血压相关DHF。
方法:
大鼠:腹腔注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或DOCA-salt诱导高血压,持续8-12周。
兔:腹主动脉缩窄术(TAC)增加后负荷,6-8周后出现左室僵硬度增加。
特点:
高临床相关性:与人类高血压性DHF病理相似,左室射血分数(LVEF)保持正常(≥50%)。
适用场景:研究心肌肥厚与舒张功能异常的分子机制。
代谢综合征复合模型
方法:联合高脂饮食(脂肪≥45%)与低剂量氧嗪酸钾(尿酸酶抑制剂),诱导胰岛素抵抗与尿酸代谢紊乱。
病理特征:
左室舒张末压(LVEDP)升高(>15 mmHg),BNP水平显著上升。
心肌间质纤维化(胶原容积分数>5%)。
慢性缺血性模型
方法:冠状动脉微栓塞术或左前降支部分结扎,导致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特点:
模拟冠心病早期舒张功能受损,E/e'比值>15提示左室充盈压升高。
心肌纤维化程度与微血管病变相关。
基因工程模型
常用动物:Dahl盐敏感大鼠(SS大鼠)或Uox基因敲除小鼠(自发高尿酸血症)。
优势:
无需外源诱导剂,病理进展自然(8-10周出现DHF表型)。
可结合CRISPR技术引入特定突变(如TGF-β通路异常)。
操作步骤:
麻醉后开腹暴露腹主动脉,置入22G针头后结扎(缩窄率50%-70%)。
术后4周超声验证左室肥厚(IVSd≥1.3 cm)和E/A比值<1。
模型分层:
单纯TAC:诱导舒张性心衰(LVEF正常,LVEDP>20 mmHg)。
TAC联合主动脉瓣破坏:诱导收缩性心衰(LVEF<40%),用于对比研究。
超声心动图核心参数:
参数 | 异常阈值 | 临床意义 |
---|---|---|
E/A比值 | <0.8(松弛异常) | 早期舒张功能受损 |
E/e'比值 | >15 | 左室充盈压升高 |
左房容积指数(LAVI) | ≥34 mL/m² | 慢性舒张功能障碍标志 |
减速时间(DT) | <160 ms(限制性充盈) | 晚期舒张功能恶化 |
血流动力学指标:
左室舒张末压(LVEDP)>15 mmHg(金标准)。
左室压力最大下降速率(-dP/dt)降低(反映松弛能力)。
血清标志物:
BNP或NT-proBNP升高(BNP>100 pg/mL诊断特异性>90%)。
Ⅰ型胶原羧端肽(PICP)>150 μg/L提示心肌纤维化。
组织学分析:
天狼猩红染色显示胶原容积分数(CVF)>5%。
免疫组化检测TGF-β1、MMP-2等纤维化通路蛋白表达。
DHF诊断评分(ESC标准):
功能指标:E/e' >15(2分),LAVI≥34 mL/m²(2分)。
生物标志物:BNP>35 pg/mL(1分)。
评分≥5分确诊DHF,需排除收缩功能异常(LVEF≥50%)。
模型类型 | 优点 | 局限性 | 适用场景 |
---|---|---|---|
高血压诱导模型 | 高临床相关性,病理全面 | 周期长(≥8周) | 机制研究与药物开发 |
TAC模型 | 可分层构建DHF/SHF | 手术创伤影响数据稳定性 | 对比性病理研究 |
基因工程模型 | 自发进展,减少人为干预 | 成本高,种属差异显著 | 长期代谢机制探索 |
代谢综合征模型 | 模拟多因素交互作用 | 异质性高,重复性差 | 合并症机制研究 |
动态监测技术
三维斑点追踪超声:通过心肌应变分析(纵向应变<-16%提示舒张功能异常),排除心脏整体运动干扰。
活体显微CT:结合碘对比剂增强,无创评估心肌微循环与纤维化分布。
多组学整合
单细胞转录组:解析心肌成纤维细胞亚群(如Col1a1+细胞)在纤维化中的作用。
代谢组学:发现早期标志物(如琥珀酸水平升高)。
人源化模型
3D心肌类器官:植入患者来源的iPSC心肌细胞,模拟个体化DHF病理。
免疫重建模型:将人源免疫细胞植入NSG小鼠,研究炎症与纤维化交互作用。
动物选择:
种属:大鼠(成本低)、兔(心脏结构与人类更接近)。
性别:优先雄性(避免雌激素对纤维化的抑制作用)。
标准化操作:
超声验证需在相同麻醉深度下进行(异氟烷浓度1.5%)。
术后镇痛(布洛芬5 mg/kg)与感染防控(头孢曲松25 mg/kg)。
伦理合规:
遵循“3R原则",控制样本量(每组≥8只)。
药物筛选:
ARNI类药物:在TAC模型中降低LAVI 30%(P<0.01),抑制胶原沉积。
SGLT2抑制剂:通过AMPK通路改善心肌能量代谢,E/e'比值下降18%。
机制研究:
MicroRNA-21:靶向调控TGF-β/Smad3通路,干预后CVF降低40%。
炎症小体NLRP3:基因敲除小鼠的BNP水平下降50%。
舒张性心衰模型的构建需根据研究目标选择:
基础机制研究优先选用基因工程模型或TAC分层模型;
药物开发推荐高血压诱导或代谢综合征复合模型;
转化医学需整合人源化类器官与动态影像技术。
未来方向包括开发多器官芯片系统、利用AI预测模型病理进程,以及建立基于深度学习的超声参数自动分析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