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妙定电气有限公司
中级会员 | 第11年

13817576829

变频串联谐振耐压试验装置
高压开关动特性测试仪
微机继电保护测试仪
ETCR智能化仪表
变压器测试仪器
高压试验变压器
接地导通测试仪
电力试验设备
高压试验仪器
变比测试仪
SF6测试仪
相位伏安表
油化试品测试系列
电缆故障测试仪
高压试验测试系列
继电保护测试系列
变压器测试系列
开关测试系列
高压绝缘电阻测试系列
气体分析系列
互感器测试系列
接地测试系列
避雷器测试系列
蓄电池测试系列
运行线路测试系列
安全工器具测试系列
其他测试系列

浅谈微电子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时间:2018-3-8阅读:1790
分享:

今天我们来浅谈一下微电子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中国的集成电路产业起步于1965年,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现已初步形成了包括设计、制造、

封装业共同发展的产业结构。芯片生产技术已达到8英寸、0.25微米-0.18微米水平。但总体

来讲,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比较弱小,1999年销售额仅占*的0.7%,只能满足国内

市场需求的16%。要提高我国微电子技术的整体水平,我们还需要长期的艰苦努力。
我国高校微电子专业目前所开专业课程包括:半导体物理与器件、集成电路原理与设计、近

代物理实验、固体物理导论、微机电系统技术基础、薄膜材料与薄膜技术等。
目前中国微电子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缺乏高标准和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规划和措施以及建立微电子产业群体的目标。
2.机制上不适应微电子产业自身发展的要求。产业投资方式单一;投资和其它政策方面的决

策太慢,使发展滞后;科研和产业严重脱节,而且科研和开发的投资严重不足。
3.缺乏系统的市场战略。国内市场被国外大公司瓜分。对于有战略意义而且量大面广的如中

央处理器(CPU)和存储器等关键芯片市场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决心自主研制开发的决心。

整机设计开发与芯片厂脱节,产品不能配套生产。
4.政策环境不适应现代化微电子产业的发展。我国微电子企业资金有较大一部分是借款,加

之增值税过重,使得企业负担很重。
5.微电子领域人才流失现象严重,缺乏吸引和激励人才的有效措施。
建议:制订加速中国微电子产业发展的目标。5年内达到:以多元投资模式建成一定规模的产

业群,其中一半以上企业在技术、市场和管理上中国有主导权。组织和引进人才,大力

研发新一代核心生产工艺技术,积累自主的知识产权,使中国微电子芯片生产制造工艺技术

达到与水平只差一代。集成电路产量到2005年由目前的占世界产量的0.6%提高到2%左右

。通过10年左右的努力,掌握集成电路设计、生产的关键技术,提高国内外*和国

内市场的自给率,占世界产量从2%提高到4%,自给率达到30%左右;满足国防工业和信息安全

对集成电路的需求;形成能够良性循环的科研、生产体系;产业与科学技术水平与当时的国

际水平相当。
为保证上述目标的实现,建议实施以下9项措施:
1.成立国家微电子管理委员会:直属中央,赋予权利和责任,实行一元化的领导,用“两弹

一星”精神,按系统工程思路有机地制定出科研、开发和生产的长期发展战略,管理好微电

子产业。
2.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以自主研究和开发0.18微米以下硅集成电路大生产技术为突破口,逐

步掌握核心技术。建设3-5条8英寸以上的硅生产线,并掌握其技术、市场和管理的主导权。

同时,以多元化模式5年内共建成6-10条(含上述“自主”的3-5条)大生产线,初步形成产

业群。建设产业群的多元模式可采用政府先导、借贷政策的倾斜、吸引和利用外资、港澳台

的资金和鼓励引导集体和私营等非国有经济涉足微电子行业等措施相结合。这样5年内国家需

投入股本金4.5-7.5亿美元,贴息3-5亿美元。
3.建设好集成电路设计业的基础环境,给予优惠政策,吸引投资,突破重点,放活一片。建

立有知识产权的设计模块(IP)库和服务、复用机制。组织突破以CPU和存储器为代表

的集成电路设计核心技术。
4.以快的速度建设一条砷化镓器件和集成电路的生产线。发展射频(RF)领域的砷化镓集

成电路目前尚不需要十分苛刻的微细加工技术,符合中国的国情,抓住时机建设一条砷化镓

民用电路生产线,可扭转我国通讯市场单纯依赖进口砷化镓芯片的局面。该生产线投资约需4

亿元人民币。
5.抓住机遇研究开发新一代关键的微电子设备。国家应组织力量以充足的投资,选准方

向,加强与的合作,开展以瞄准可用于0.1-0.13微米光刻的193纳米准分子激光投影光刻

机为重点的设备中的关键技术研究并达到实用化。同时开展电子束和X射线光刻等新一代

光刻机等关键设备的技术攻关,为占领未来微电子技术的制高点做好设备技术方面的准

备。
6.建立微电子研究开发中心。集中国家有限的人力和财力,建立独立的微电子

研究开发中心。国家应有长远的投资规划,并能逐步吸引大企业入资。把国内有优势的高校

和研究所力量更好地组织起来,形成一支稳定、有效的研发力量。该中心的任务:密切与产

业的结合,开发新一代微电子核心工艺技术以及市场有大量需求的产品,转移到大生产

线上,并且在开发新一代微电子工艺的基础上开发我国微电子关键设备。同时,针对10年以

后我国微电子产业的需求,开展新一代系统芯片中新工艺、新器件和新结构电路的前瞻性、

战略性研究。该中心定位于:支持高校和研究所进行创新性研究,并将成果加以验证、集成

和中试,终发展成为自主知识产权的源泉,并转移到产业界,从而实现我国微电子产业的

自主和可持续发展。该中心一次性投入约需50亿元人民币,今后每年投入3~5亿人民币,中心

也应当从企业和市场中得到部分经费来源。
7.实施“微电子人才培养和引进工程”,以大的力度吸引国外的微电子技术和管理人

才,尤其是事业有成的国外留学生;制订出优惠政策,扭转微电子人才大量外流的趋势;近

期内应订出计划,大量培养出一批微电子工艺开发、设计和系统应用人才。
8.产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靠机制创新和各种优惠政策,应制订出符合微电子产业发展的现代

企业的集资机制和能使其良性发展的优惠税收及其它政策。
9.从系统工程观点出发,制订微电子市场发展战略(包括国内市场和市场的占领)。从

政策、技术和组织诸方面提出并落实几点对策:下决心占领通用芯片市场;由国家组织专项

重点工程,从整机到自主设计芯片,建立起整机业与芯片业的战略联盟;国家采取非关税保

护措施,努力加大国产芯片的市场空间。
加快发展我国的微电子产业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大事。政府除了继续加大资金的投入外,目

前至关重要的是如何转换机制,制订系统的市场战略和*的政策,吸引资金和人才。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既大力发展自主的民族微电子产业,又形成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投

入我国的微电子产业,尽快形成产业群;同时加大对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投入,形成植根

于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微电子产业和科学研究体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相信在中央的正确

领导下,我国微电子将在世界微电子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为中国在二十一世纪的世界强国地

位奠定基础。

会员登录

×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

请输验证码

收藏该商铺

X
该信息已收藏!
标签:
保存成功

(空格分隔,最多3个,单个标签最多10个字符)

常用:

提示

X
您的留言已提交成功!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回复您~
拨打电话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