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永创测试技术有限公司

初级会员·12年

联系电话

18678292107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资料下载> 钢板弹簧刚度的计算方法

*弹簧检测设备

排水管内外压检测装置

拉力试验机

扭转试验机

人造板万能试验机系列

管材环刚度试验机系列

电子万能试验机

液压万能试验机

压力试验机

冲击试验机

弹簧试验机

疲劳试验机

产品专用试验机

车辆零部件测试台

弯曲试验机

跌落试验机

电力金具检测设备

钻井悬吊工具检测设备

钢绞线专用试验机

摩擦磨损试验机

初级会员·12年
人:
亓经理
话:
0531-85555889
机:
18678292107
真:
0531-85555889
址:
济南市槐荫区新沙工业园西沙路690号18678292107
址:

扫一扫访问手机商铺

钢板弹簧刚度的计算方法

2017-11-29  阅读(1777)

分享:
提  供  商 济南永创测试技术有限公司 资料大小 43.1KB
资料类型 JPG 图片 资料图片 【点击查看】
下载次数 1次 浏览次数 1777次

 

传统的计算方法有共同曲率法和集中载荷法。此外,国内学者郭孔辉针对共同曲率法中存在的固有缺陷,提出了一种称为主片分析法的计算方法,田光宇等则针对集中载荷法的固有缺陷,提出了改进的集中载荷法。这些方法的出发点都是把板簧各片看成是等截面的悬臂梁,不考虑板簧各片之间的摩擦和板簧变形过程中的大变形特性,采用经典梁公式计算第1叶片的端点挠度,进而求得板簧的刚度。

2.1共同曲率法

共同曲率法由前苏联的帕尔希洛夫斯基提出,其基本假设为板簧受载后各叶片在任一截面上都有相同的曲率,即把整个板簧看成是一变截面梁,由此推出对称板簧的刚度计算公式如下:

2.2集中载荷法

集中载荷法的基本假设为板簧各叶片仅在端部相互接触,即假定第i片与第i-1片之间仅有端部的一个接触点,接触力为Pi,并且在接触点处两相邻叶片的挠度相等。其中P1为第1片所受外载荷。因此,系统中的未知力为P2,P3,…,Pn共n-1个,由接触点处挠度相等可得到n-1个方程,求解此方程组可得到未知作用力P2,P3,…,Pn,再根据第1片所受载荷求出第1片的端点挠度,进而可求得板簧的刚度。板簧刚度的计算公式如下:

2.3主片分析法

共同曲率法假设板簧受载后各叶片在任意横截面上都有相同的曲率,这一假设中存在一个明显与事实不相符的地方,即各片自由端均不可能存在集中弯矩,因此也就不可能与上一片同一截面处曲率相等。为此,主片分析法做出了如下假设。

a.每片板簧分为约束部分与非约束部分,第i片板簧的约束部分与非约束部分的定义。b.板簧各片在非约束部分向下自由变形,在约束部分符合共同曲率假设,即各截面上与上一片在此区段内的曲率相同。

基于以上假设,可得板簧刚度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各符号意义与前述相同,其中an+2=an+1=l1。

2.4改进的集中载荷法

集中载荷法假定板簧每片仅在端部相互接触,而实际上板簧内各点也可能互相接触,基于此种想法,改进的集中载荷法提出了如下假设。

a.各片之间不仅仅在端点处存在相互作用,而是存在若干个接触点,第i片与第i-1片之间存在Ni个接触点,记这些点到板簧对称面的距离为lij,j=1,2,…,Ni。

b.第i片与第i-1片之间仅在预先设定的Ni个接触点相互作用有集中力,记为Pi1,Pi2,PiNi,

与集中载荷法类似,系统中共有 个未知力,由 个接触点处的挠度相等可以得到 个方程,求解此方程组即可得到各个未知力的大小。根据第1片上的受力情况即可求得第1片的片端挠度,进而可以求得板簧的刚度。

与集中载荷法不同,用此法计算出来的结果不能保证各个未知力均大于或等于零(即接触点之间只能存在压力),为此,需要运用迭代算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以上各种计算方法的共同点就是把板簧近似等效为悬臂梁,而对各片之间的接触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模拟。实际上,板簧工作时存在大变形特性,用线性悬臂梁模拟存在一定偏差,而且板簧各片间的接触模拟方式也较粗糙。采用有限元法计算板簧刚度就可以克服上述缺点,使得计算精度更高,并且对变截面簧、和渐变刚度板簧都可以很好的求出其工作刚度,具有实际的意义。

 

会员登录

×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

请输验证码

收藏该商铺

X
该信息已收藏!
标签:
保存成功

(空格分隔,最多3个,单个标签最多10个字符)

常用:

提示

X
您的留言已提交成功!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回复您~
产品对比 二维码 在线交流

扫一扫访问手机商铺

对比框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