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产品展厅| 收藏该商铺

行业产品

当前位置:
安徽天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动态>>智能装备带动装备制造业由大变强

最新产品


暂无信息

智能装备带动装备制造业由大变强

阅读:967        发布时间:2011-12-2

智能装备带动装备制造业由大变强

       根据中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工业协会提供的信息显示,正在征求意见中的《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实现重点领域制造过程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到2020年智能装备国内*要达到30%。可见,智能制造装备将成为我国装备制造业的重点方向之一。

  智能制造装备四大领域

  在装备制造业的各领域中,智能制造装备尚属比较新的概念,是指具有感知、分析、推理、决策、控制功能的制造装备,是*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的集成和深度融合。智能制造装备体现了制造业的智能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发展要求,也是保障装备制造产业安全,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核心能力主要体现在关键*部件、智能仪表和控制系统、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智能装备等四大领域。关键零部件是智能制造的基础,是提升智能制造产业核心能力的关键所在;智能仪表和控制系统是智能制造的核心,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在智能制造装备上的重要载体,两者的质量与水平直接决定了主机产品的性能、水平、质量和可靠性;数控机床是智能制造的工作母机;智能设备是智能制造的关键主机,也是提升智能制造产业核心能力的重要环节。

  目前,我国关键*部件、智能仪表和控制系统、工作母机的基础配套能力zui为薄弱,是制约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的瓶颈。
  智能制造装备突破方向

  近10年来,我国装备制造业呈现向发展的特点,也带动了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发展。如在自主研发的45000吨/年的黏胶短纤维成套生产线中,进行了全套自动控制系统的开发;在500万吨/年炼油装置中的大型常减压、大型催裂化等装置采用了国产自动化系统和优化控制系统等国产系统,取得了不错的节能效果。但目前智能制造装备所需的智能仪表和控制系统、液压件、轴承、齿轮等基础配套能力薄弱,国内市场几乎被美国、德国、日本、瑞士等强国垄断。

  因此,我国需要在以下方面加强关键技术瓶颈的突破:

  在关键零部件领域,应针对主机配套的液压件、轴承、齿轮、传感器等关键零部件性能水平低、可靠性差等问题,加强基础工艺研究,形成自主研发设计能力,使产品设计和制造技术、产品质量达到*水平。重点突破新型传感器;重载齿轮传动装置;高速、精密、重载轴承;高可靠性液压、液力、气动和密封元件及系统所涉及的关键核心技术。

  在智能仪表和控制系统领域,重点突破智能精密仪表、控制系统等关键技术,需要自主创新可编程控制器、智能模块、*执行器等核心设备,摆脱对*的依赖。

  在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方面,未来要依托国家数控机床方面的重大专项,进行专项开发并使成果产业化。

  在智能设备方面,掌握动态仿真和模块化设计技术,完成主要机种的整机集成研发技术,形成智能装备研发体系。重点突破智能工程机械、工业机器人、智能环保装备、煤炭采掘装备涉及的核心关键技术。
  智能装备市场将达万亿
  随着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近年来,我国智能装备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据*不*统计,2009年智能制造装备行业销售产值达3000亿元以上,为产业加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远期更有万亿元的市场规模等待开拓。

  据悉,由*牵头编制的《装备制造业“十二五”规划》正在征求意见过程中,预计将于今年年底前出台。根据该规划提出的目标,到2015年,装备的销售产值占装备制造业的比例将达20%以上,到2020年,这一比例将达到30%以上。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装备制造业规模已经超过2万亿美元,美国和日本分别为1.5万亿美元和1.2万亿美元,我国装备制造产业处于“做大”而非“做强”的局面。智能装备因其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化的特征,其发展水平高低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装备制造业实力是否强大的关键指标。

  “十二五”期间,我国对智能装备研发的财政支持力度将继续增大,*套装备示范项目保险机制将建立。在利好政策的支持以及关键技术攻关目标的指引下,智能制造装备业的快速发展将推动国民经济重点领域的发展与升级,带动我国装备制造业由大变强。

 

收藏该商铺

登录 后再收藏

提示

您的留言已提交成功!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回复您~
二维码 意见反馈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