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市艾伦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中级会员 | 第15年

18663217891

液相色谱仪的技术特点

时间:2016-10-26阅读:1893
分享:
  
  液相色谱仪的发展历史
  
  1960年代,由于气相色谱对高沸点有机物分析的局限性,为了分离蛋白质、核酸等不易气化的大分子物质,气相色谱的理论和方法被重新引入经典液相色谱。1960年代末科克兰(Kirkland)、哈伯、荷瓦斯(Horvath)、莆黑斯、里普斯克等人开发了世界上*台液相色谱仪,开启了液相色谱的时代。液相色谱使用粒径更细的固定相填充色谱柱,提高色谱柱的塔板数,以高压驱动流动相,使得经典液相色谱需要数日乃至数月完成的分离工作得以在几个小时甚至几十分钟内完成。
  
  1971年科克兰等人出版了《液相色谱的现代实践》一书,标志着液相色谱法 (HPLC)正式建立。在此后的时间里,液相色谱成为zui为常用的分离和检测手段,在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医学、药物开发与检测、化工、食品科学、环境监测、商检和法检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液相色谱同时还极大的刺激了固定相材料、检测技术、数据处理技术以及色谱理论的发展。
  
  1960年代前,使用的填充粒大于100μm,提高柱效面临着困境,后来的研究人员便采用微粒固定相来突破着一瓶颈。
  
  液相色谱仪的技术特点
  
  高压——压力可达150~300 kg/cm2。色谱柱每米降压为75 kg/cm2以上。
  
  高速——流速为0.1~10.0 mL/min。
  
  ——塔板数可达5000/米。在一根柱中同时分离成份可达100种。
  
  高灵敏度——紫外检测器灵敏度可达0.01ng。同时消耗样品少。
  
  HPLC与经典液相色谱相比有以下优点:
  
  速度快——通常分析一个样品在15~30 min,有些样品甚至在5 min内即可完成。
  
  分辨率高——可选择固定相和流动相以达到*分离效果。
  
  灵敏度高——紫外检测器可达0.01ng,荧光和电化学检测器可达0.1pg。
  
  色谱柱可反复使用——用一根色谱柱可分离不同的化合物。
  
  样品量少,容易回收——样品经过色谱柱后不被破坏,可以收集单一组分或做制备。

会员登录

×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

请输验证码

收藏该商铺

X
该信息已收藏!
标签:
保存成功

(空格分隔,最多3个,单个标签最多10个字符)

常用:

提示

X
您的留言已提交成功!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回复您~
拨打电话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