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厅收藏该商铺

您好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
上海恒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动态>上海恒远解析:酶联免疫(ELISA)检验项目的滥用问题

公司动态

上海恒远解析:酶联免疫(ELISA)检验项目的滥用问题

阅读:876          发布时间:2014-3-3

免疫检验项目的滥用问题尽管不是一个纯检验方面的问题,这个问题似乎与临床医师的关系更密切一些,但一旦检验项目出现滥用问题,检验科的责任也是无法推卸的,至少是我们没有做好检验项目临床应用价值的宣传解释工作,当代检验医学飞速发展,使得新的检验项目不断进入我们的临床实验室,作为这些新项目的*接触者的临床检验人员尤其是负责人,有责任也必须全面地了解这些项目的临床应用价值并以讲课或其他合适的方式传达到每一个相关的临床医师。此外,还应有意识地避免因单纯追求经济效益所致的滥用。

    免疫检验项目的滥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传染性病原体感染血清学标志物的滥用问题。如有些临床实验室竟然开展HBsAg,HBeAg甚至抗HCV及梅毒抗体的定量测定,以判断临床患者治疗的效果,这是对这些病原体感染者体内相应抗原抗体的发生发展以及与疾病状态和抗病毒治疗之间的关系的不了解所致。

    目前针对感染性疾病抗病原体的药物治疗,主要有两类:一是杀灭,如梅毒和结核病的抗生素应用治疗;二是抑制,如乙肝和丙肝的抗病毒治疗。当治疗有效时,前者表现为病原体的消失,后者表现为病原体数量的动态性降低。因此,与治疗效果密切相关的是病原体的存在与否或存在数量的多少。而抗体,因其是机体对病原体特定抗原成分的特异免疫应答的产物,即使是病原体因抗菌或抑病毒药物的应用已消失或大大减少,其也可能在体内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或持续存在,其与病原体的存在与否或存在数量无正相关关系。

    也许有同道要问,那么病原体抗原呢?其不是病原体上的一部分吗?应该说其含量高低与病原体之间有正相关了吧。这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上面提到的HBsAg和HBeAg就不行,因为HBsAg在乙肝患者血循环中以三种形式存,即圆形颗粒、管形颗粒和Dan颗粒,其中只有Dan颗粒中存在乙肝病毒,但其仅占所有HBsAg的0.2%,其他绝大部分为空的圆形颗粒和管形颗粒,所以HBsAg和乙肝病毒之间自然就缺乏正相关。

    而HBeAg通常与乙肝病毒存在之间有很好的正相关,也是乙肝患者传染性强弱的一个主要血清学指标,按理应该可以作为乙肝患者抗病毒疗效的观察指标,实际上也有很多人在这样做,但由于乙肝病毒基因组的前C区常易出现点突变,使得HBeAg表达的缺失,此时血清HB,Ag测定为阴性,但病原体仍大量存在。因此,HBeAg也不能作为乙肝患者抗病毒疗效观察的指标。

    第二个比较严重的,就是肿瘤标志物的滥用问题。现在临床实验室开展的肿瘤标志物项目较多,常用的也有近十来种,通常是病人一来,就查它个五六项再说,有的甚至查十几二十项。孰知在已有的常用肿瘤标志物中,绝大部分并不是用于未知肿瘤患者的诊断使用的,因为这些肿瘤标志物如CA系列并没有很好的器官特异性,只是在某些或某类肿瘤中其出现的概率及浓度相对要高一些,因此,其应该是已知肿瘤患者的治疗和复发的监测标志物,而不应该是诊断标志物。当然也有人提出是否可以将肿瘤标志物联合应用于诊断,但目前尚不存在理想的对某一肿瘤特异灵敏的联合应用模式。www.shhykit.com

收藏该商铺

登录 后再收藏

提示

您的留言已提交成功!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回复您~

对比框

产品对比 产品对比 联系电话 二维码 意见反馈 在线交流

扫一扫访问手机商铺
13564766906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