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旦鼎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中级会员 | 第15年

13564833058

艾本德
pcr仪 基因扩增仪
分子生物
电泳设备
IKA RCT Basic磁力搅拌器
显微镜|凝胶成像
培养箱|摇床
制冷设备|恒温设备
光学仪器
食品检测|农产品检测仪
科晶
通用分析仪器
细胞分析
物理属性
灭菌器|生物安全
电化学|水质测定仪
环卫园林
土壤分析
药物测定
无损检测仪器
真空泵|循环泵|蠕动泵
天平|衡量|力学
样品处理|离心|混合
过滤器|纯水器
干燥箱|试验箱|加热设备
光度计
便携式浊度仪
消解仪
甲醛测定仪
农药残毒检测仪
溶氧仪
实验室设备
环境监测设备

《环境监测管理条例》拟规定 监测结果未经许可不能公布

时间:2012-7-18阅读:2516
分享:

 《环境监测管理条例》拟规定 监测结果未经许可不能公布。近日,在微博上求购环境监测仪器成为一件时髦的事情。“我们要釆购室内检测PM2.5的设备,在网上查了几款,哪款好?有关厂家可与我们。”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近日在微博上求购PM2.5检测仪,准备自测PM2.5的数据。

在个人之外,环保NGO也在行动。环保NGO“自然大学”的发起人冯永峰在微博上表示,“准备用1个月的时间,寻找一万个40元,共同购买一台价格高达40万元的手持式重金属检测仪。”不过,民间环保自测的合法性却让参与人士担忧。根据环保部2009年公布的《环境监测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条例》)第八十一条规定,“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公开涉及环境质量的环境监测信息。”

本报获悉,经过修订后的《条例》已经上报到国务院法制办。“在我们上报的《条例》草案中,我们并未限制其他单位和个人对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只是规定其监测结果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不能通过公共平台进行发布。”环保部的一位官员对本报记者透露。“对个人和环保组织的非商业服务性质的自发环境监测/检测活动,不该适用行政许可制度,否则有违宪之嫌,因为在不妨碍伤害他人和社会的合法前提下,在一些社会化媒体上发布、交流、共享信息也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言论自由的重要内容。”“自然大学”工作人员王秋霞对本报记者表示。

可检测但不能在公共平台发布?“《条例》草案中所说的环境监测是大环境的概念,不仅涉及到气、水、声和渣等,而且还包括海洋、森林和地质环境等。”环保部的一位官员对本报记者解释,因此,《条例》的出台需要经过涉及到多个部委之间的协商,这也是《条例》在征求意见三年后,尚未出台的原因。

根据征求意见稿,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环境空气、水、土壤、噪声、辐射和生态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同时环境质量监测可以由环境监测机构或者接受委托的其他取得环境监测资质的检测机构承担。实际上,对政府之外的其他环境检测机构,国家明确了严格的准入门槛。“根据《计量法》第22条规定,为社会提供公证数据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必须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其计量检定、测试的能力和可靠性考核合格。”一位地方环保厅官员对记者表示,而征求意见稿中的第81条不过是对《计量法》的具体化。

不过,前述环保部的官员透露,在递交到国务院法制办的上报稿中,第81条已经做了很大调整,“我们并未限制其他单位和个人对环境质量进行检测,只是规定监测结果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不能通过公共平台进行发布。”

该官员解释,比如PM2.5的监测,其监测涉及到监测点的布局和数量、监测仪器的技术标准和使用规范等多种因素,在不同情境下的监测结果其意义也不同,所以像美国大*发布的PM2.5数据,则容易引起不必要的混淆。“我们主张,单位和个人可以进行环境检测,其结果可以供检测者参考,但是如果通过公共的平台比如网络对外发布的,则可能造成公众对环境质量的误解,因此应当禁止这种行为。”该官员分析

规范机构和个人发布环境检测信息

但在不少人看来,修订后的第81条依然存在可指摘之处。

“环境监测/检测实际已经不限于国家监测和商业监测,公民个人和NGO有权享有宪法规定的科研自由,有权探索、检测其身处其中的环境信息,而公民和NGO就这些信息的发布、分享、交流也是科研自由的延伸和言论自由的内容。”王秋霞认为,修订后的第81条是否违宪?

一位公共政策专家指出,有关部门可能夸大了民间机构和个人发布环境信息的可能存在的风险,实际上其他机构和个人的参与也是环境信息建设的重要推动者。王秋霞所在的自然大学是民间环保自测的积极参与者。自然大学从2009年开始检测环境信息,先是检测电磁辐射,然后是“我为祖国测空气”的PM2.5检测,现在是“我为祖国测重金属”。

“我们的环境检测活动属于科研性质,通过进行发布,可以对公众进行环境知识普及。”王秋霞介绍,“坦率地说,自然大学自身的检测设备能力有时候也比较弱,对某些环境介质的监测方法也不够严谨,但科普效果很好。”

她举例,有关高压线和变电站的电磁辐射问题,有的市民任凭有关部门如何解释,都不肯相信,但当他们亲眼看到其亲身参与自测结果在合理范围内,他们才肯相信。“但根据修订后的第81条,我们以后如果再在上公布检测结果,就会涉嫌违法?”王秋霞表示不解。

“修订后的第81条,不应打击其他机构和个人参与环境事务的积极性。”前述地方环保厅官员对本报介绍,更合理的做法是,规范其他机构和个人发布环境检测信息的方法,要求其详细介绍检测的仪器种类、方法、标准和局限,提高其信息发布的准确性,以免公众对检测结果断章取义。“当务之急,主管部门需要做的,不是限制其他机构和个人发布环境监测信息,而是提高政府部门监测机构的监测能力和公信力。”上述公共政策专家建议。

会员登录

×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

请输验证码

收藏该商铺

X
该信息已收藏!
标签:
保存成功

(空格分隔,最多3个,单个标签最多10个字符)

常用:

提示

X
您的留言已提交成功!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回复您~
拨打电话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