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厅收藏该商铺

您好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
上海源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动态>中山大学文章完成肝吸虫全基因组测序

公司动态

中山大学文章完成肝吸虫全基因组测序

阅读:1157          发布时间:2011-12-9

生物通报道:来自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热带传染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The draft genome of the carcinogenic human liver fluke Clonorchis sinensis”的文章,独立完成了单条肝吸虫全基因组测序工作,分析了90多个基因,并从中找到了4个与肝硬化有关系的基因。相关成果公布在Genome Biology杂志上。生物通 www.ebiotrade.com
文章的通讯作者是中山医学院余新炳教授,余教授早年毕业于安徽医科大学,现任中山大学医学科学处副处长,中山大学干细胞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主要从事寄生虫分子生物学研究,研究领域包括寄生虫分子进化、亲缘关系和小分子RNA的研究;疟原虫、血吸虫、华支睾吸虫、包虫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及其快速诊断技术和疫苗研究等。
肝吸虫(liver fluke Clonorchis sinensis)又称华支睾吸虫,其成虫寄生于人的肝、胆管内,可致肝吸虫病。临床上以纳差、腹泻、上腹部不适、肝肿大及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等为特征。在国外主要流行于东南亚各国,国内23个省、市、自治区均有流行,以广东、中国台湾等省为主要流行区。去年广东江门曾出现大规模肝吸虫传染疾病,有280万人得病。生物通 www.ebiotrade.com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完成了世界上首条雌雄同体寄生吸虫测序图,分析了90多个基因,并从中找到了4个与肝硬化有关系的基因,这对于了解肝吸虫致病的分子机制有深刻意义。
研究肝吸虫有两种意义。一是肝吸虫是雌雄同体,雌雄同体的生物在生物界并不多。它的价值在性别分化,zui早生物是没有性别的,比如细菌、微生物然后进化到单核细胞时,性别也是模糊的。进化到肝吸虫这代时它是雌雄同体的,意味着它自己交配产生后代。进化的下一代就是雌雄异体。生物通 www.ebiotrade.com
研究人员还把肝吸虫体内的两个基因从全基因组中成功分离出来,研究如何增强、提高鱼类对肝吸虫的免疫力。目前这一课题组已经研制出一种特定的含抗肝吸虫病鱼疫苗的饲料,与肇庆、清远两地市政府合作开展放大养殖淡水鱼的项目,获得显著成效。
据报道,从2006年开始,我国国家疾病控制中心在广东清远设立了肝吸虫病综合防治示范区,使得肝吸虫病发病率下降了60%。但是不久后发现,治愈后的病人如果吃到寄生了肝吸虫的鱼类,极有可能再次染上肝吸虫病。而这项研究通过对肝吸虫全基因组的研究,有助于解答肝吸虫依靠哪些基因、在什么样的自然环境下实现性别分化等问题。

收藏该商铺

登录 后再收藏

提示

您的留言已提交成功!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回复您~

对比框

产品对比 产品对比 联系电话 二维码 意见反馈 在线交流

扫一扫访问手机商铺
021-61721271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