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
中山大学Hepatology文章
阅读:1015 发布时间:2011-9-8摘要: 来自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东东莞人民医院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Autologous 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in liver failure patients caused by hepatitis B: short-term and long-term outcomes”的文章,介绍了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治疗晚期肝病的进展。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肝脏疾病杂志《Hepatology》上,《Hepatology》影响因子达10.885,是目前干细胞移植在临床应用方面发表的高层次论著。 |
生物通报道:来自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东东莞人民医院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Autologous 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in liver failure patients caused by hepatitis B: short-term and long-term outcomes”的文章,介绍了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治疗晚期肝病的进展。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肝脏疾病杂志《Hepatology》上,《Hepatology》影响因子达10.885,是目前干细胞移植在临床应用方面发表的高层次论著。 具有6孔-384孔检测能力的多功能读板仪,索要Promega相关技术资料! 文章的通讯作者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高志良教授,*作者是彭亮主治医师,其中高志良教授主要从事对病毒性肝炎、寄生虫病等传染病的诊断与治疗,曾被评为中山医科大学跨世纪人才及中山三院“中青年教师”,享受国务院批准的“政府特殊津贴”。 干细胞是一类未分化的细胞或原始祖细胞,可分为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后者又可根据来源不同分为造血干细胞、神经干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等。其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由于其来源广泛,易于分离培养,并且具有较强的分化潜能和可自体移植等优点,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青睐,被认为是不久即将被引入临床治疗的*干细胞。 高志良教授研究组2005年经过系统的基础研究、并获得广东省卫生厅批准及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后,就开始了“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晚期肝病”治疗项目的研究。 经过zui长四年时间的随访观察与严格对照研究,研究人员发现:相对于对照组而言,自体MSCs移植治疗乙肝肝衰竭疗效的显著改善zui长可以达到术后第36周;且对于存在肝硬化的患者而言,能够相对降低发生肝脏肿瘤的危险及死亡率。上述研究成果总结成文后,国内外影响深远。 目前这一研究组正在继续深入开展干细胞的基础机制研究与临床应用,力争开辟肝病治疗的新途径,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 除此之外,近期肝细胞癌研究方面也获得了许多其它的重要成果,比如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等处的研究人员在Nature Genetics杂志上发表文章,发现了与肝癌相关的ARID2基因突变。 研究人员在肝癌中寻找基因突变,他们对10例丙肝(HCV)相关肝癌(HCC)患者样本进行了外显子组测序,随后在其他受累人群样本中进行了后续验证,发现HCV相关肝癌、乙肝(HBV)相关肝癌、酒精性肝癌以及病因不明性肝癌这四种类型的肝癌样本中均存在染色质重塑相关基因ARID2的失活性突变。并证实来自美国和欧洲HCV相关肝癌患者中,有18.2%的肿瘤包含有ARID2基因关闭的突变。染色质重塑的变化有可能导致某些基因激活或关闭,因此在肝癌细胞中丧失ARID2大概导致了肝癌生长基因的不适当表达(或表达的丧失)。在人类的肝癌中发现像ARID2这样的具有高频突变率的基因为人们提供了有关驱动肝癌发生及生长分子途径的重要线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