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厅收藏该商铺

您好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
上海源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动态>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PNAS新文章

公司动态

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PNAS新文章

阅读:350          发布时间:2011-4-20

物通报道  近日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计算生物学所和美国马里兰大学的研究人员展开合作在泛素多聚体折叠中间体性质的研究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相关研究论文于4月11日在线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

    答简单问卷,免费获得罗氏第4期技术指导手册。赶快点击索取吧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计算生物学所研究组长Frauke Graeter博士与美国马里兰大学的Dave Thirumalai教授为这一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Frauke Graeter博士自2007年起担任中国科学院与德国马普学会联合建立的中国科学院-马普学会计算生物学伙伴研究所蛋白质动力学与进化研究小组负责人,其课题组主要研究方向是通过作用机理、动力学性质及分子进化来研究蛋白质及其他生物分子的功能。

    利用机械力使蛋白质去折叠再诱导其折叠,特别适合用来研究蛋白质在外力作用下的折叠过程。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原子力显微镜实验(AFM)中对单个生物分子折叠机理的研究。zui近,新的原子力显微镜实验发现泛素多聚体在外力去折叠后,重折叠的过程中存在大量的稳定的中间体。这些中间体在外力作用下将产生2~30纳米的距离分布,而典型的泛素单体只给出20纳米的距离分布。

    在这篇文章中,Frauke Graeter博士和夏飞博士利用分子模拟的方法,理论研究了泛素多聚体折叠过程以及中间体的性质,并提出多聚体中单体间的相互作用将导致中间体的产生,而这些稳定的中间体通过两个相邻单体间交换相同的二级结构形成。理论计算的结果表明,去折叠后,这些中间体将产生2到30纳米的距离分布,这与实验观测的结果一致,进一步的动力学分析也与实验相符。该理论研究为泛素多聚体在外力作用下的折叠中间体提供了新的理论解释。

    该工作得到了美国健康研究所、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计算所奇拉实验室以及德国学术交流中心的支持。

收藏该商铺

登录 后再收藏

提示

您的留言已提交成功!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回复您~

对比框

产品对比 产品对比 联系电话 二维码 意见反馈 在线交流

扫一扫访问手机商铺
021-61721271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