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厅收藏该商铺

您好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
上海源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动态>青年专家张立新Nature子刊发表新文章

公司动态

青年专家张立新Nature子刊发表新文章

阅读:1785          发布时间:2011-4-16

生物通报道  近日来自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及遗传与发育生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拟南芥中证实锚蛋白LTD在捕光叶绿素结合蛋白分选进入特定的蛋白输入途径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新研究发现推动科学家们更深入地了解了核编码叶绿体蛋白的转运机制。相关论文在线发表在4月12日的《自然通信》(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

    答简单问卷,免费索取Eppendorf 2011年产品目录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的张立新研究员,其早年毕业于四川大学,2000年度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007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础基金资助,以其在科研中的突出成果先后获得“新世纪百千万人才计划*人才”、北京青年科技奖、*十一届青年科技奖等奖励。近年来在国内外核心刊物Plant Cell、Plant J. Plant Physiol.等发表论文60余篇,被SCI引用500余次。

    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细胞中重要的细胞器,在植物的光合作用及其他多种重要生理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叶绿体不仅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还原和同化二氧化碳形成碳水化合物的场所,同时也是植物氨基酸、脂肪酸和萜类化合物合成以及亚硝酸盐和硫酸盐还原的重要场所。在高等植物中,叶绿体蛋白质数量约占其蛋白总数的10-25%。由于叶绿体的半自主性,大部分叶绿体蛋白是由核基因编码,胞质合成为前体后,通过叶绿体外被膜和内被膜上的移位酶将蛋白质转入叶绿体,并在随后通过四种不同的途径在类囊体膜上定位和转移的。然而一直以来科学家们对于将核编码叶绿体蛋白转运至这些途径的相关机制并不十分清楚。

    在这篇文章中,张立新课题组研究人员在拟南芥上对一种锚蛋白LTD(其突变可引起捕光叶绿素结合蛋白转运缺陷)进行了亚细胞定位成像分析,证实LTD定位在拟南芥细胞的叶绿体上。进而研究人员利用酵母双杂交的方法筛选证实LTD可与信号识别颗粒(SRP)介导的蛋白识别转运途径及叶绿体内被膜上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LTD在捕光叶绿素结合蛋白分选并输入到叶绿体SRP依赖的蛋白识别转运途径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

生物通:何嫱)
 
作者简介:
张立新 男,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现任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担任中国科学院光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植物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植物学会副秘书长、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常务理事,Advances in Photosynthesis and Respiration的编委,Molecular Plant,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科学通报》、《植物学报》和《生物物理学报》等刊物编委等职务。

个人经历
1992年四川大学学士,1997年兰州大学博士,同年进入芬兰图尔库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曾在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兰州大学工作,2000年度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 200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杰出基金资助。2008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计划*人才”。2009年获得“北京青年科技奖”,2010年荣获“*十一届青年科技奖”奖励。主要从事光合作用功能调控机理的研究。现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近年来在国内外核心刊物Plant Cell、Plant J. Plant Physiol.等发表论文60余篇,被SCI引用500余次,并应邀在国内和会议上作学术报告10余次

主要研究方向:
叶绿体发育与光合作用功能基因组学,主要包括高等植物叶绿体发育的分子调控、类囊体膜色素蛋白复合物合成和降解的机理、光合作用光保护和光抑制的分子基础、叶绿体基因表达调控机理。

收藏该商铺

登录 后再收藏

提示

您的留言已提交成功!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回复您~

对比框

产品对比 产品对比 联系电话 二维码 意见反馈 在线交流

扫一扫访问手机商铺
021-61721271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