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
中国农大长江学者PNAS发表新文章
阅读:377 发布时间:2011-4-9生物通报道 3月28日,中国农业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刊物《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上发表了题为“保障粮食安全的土壤-作物综合管理体系”(Integrated Soil-Crop System Management for Food Security)的研究论文。
如何加速细胞培养与分析和蛋白纯化流程,请关注Millipore新产品,索要相关技术资料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张福锁教授,他是我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曾获得人事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现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973计划项目科学家。张福锁近年来主要从事植物营养生理、生态和遗传学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多项突出研究成果。在本领域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多篇,被同行引用200余次
“十一五”以来,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张福锁教授领导的团队在973项目“主要粮食作物高产栽培与资源利用的基础研究”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农作物*养分管理技术研究与应用”的支持下,建立全国协作网,并与美国、德国科学家开展紧密合作,深入研究“土壤-作物体系综合管理” 的理论与技术,以期为解决上快速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和资源环境安全的问题探索可行的途径。
该文全面报道了这一研究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的成果。课题组建立了土壤-作物系统综合管理(ISSM)的理论框架与技术途径,主要包括基于作物生态生理模型(Hybrid-Maize Model) 和多年气象资料,从品种、密度和播期等措施上对玉米生产体系中进行重新设计,以zui大限度利用光温资源,提高玉米产量;基于根层养分调控的原理,合理施肥满足高产群体的养分需求,避免不合理的施肥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立足土壤-作物系统综合管理,课题组近年来在我国东北、华北和西北等玉米产区开展了66个田间试验,并将研究结果与4548个农户调查数据、43个高产栽培研究相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相比,高产栽培研究尽管大幅度提高了玉米产量,但氮肥用量与农民习惯相比几乎增加了3倍,氮素生产效率不高、损失严重;而土壤-作物系统综合管理在不增加氮肥用量的同时,将玉米产量从6.8吨/公顷(t/ha)增加到13.0吨/公顷,增幅达91%,相应的氮肥生产效率从每公斤氮肥生产26公斤粮食增加到57公斤粮食,同时实现了作物高产与资源的目标。这一工作为上农业科技创新提供了一个成功的案例,它表明,与对生物技术的期待同等重要地,土壤-作物体系综合管理可以在保障粮食安全和资源环境安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该论文的发表是以张福锁教授为学科带头人的植物营养团队立足国家重大需求、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开展前沿理论研究、发表*文章的又一重大成果,是继2007年和2009年在PNAS和2010年在Science上发表论文以来的又一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