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厅收藏该商铺

您好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
上海源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动态>NA对A型流感病毒的毒力的作用

公司动态

NA对A型流感病毒的毒力的作用

阅读:307          发布时间:2010-12-30
    NA是除HA外的另一种病毒囊膜表面糖蛋白,以同源四聚体形式存在,呈蘑菇状,也具有亚型和株的特异性。NA在子代病毒从宿主细胞表面释放时,能防止病毒聚集,并促进病毒穿过覆盖在呼吸道上皮细胞的黏液而扩散。其机制是NA具有废除受体的酶活性,它能祛除宿主细胞表面唾液酸残基,否则当新生病毒在出芽时,会立即与唾液酸残基(病毒受体)结合并聚集而成簇成团,不能释放到细胞外。
 
    Goto等对zui早的人流感病毒分离株A/WS/33(HIND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能解释流感病毒毒力的另一种机制。A/WS/33经过在小鼠的脑内接种与多次传代获得了毒力改变的病毒株A/WSN/33,虽然HA不含多碱性氨基酸裂解序列,但在细胞培养中不需要外源丝氨酸蛋白酶就可产生病变,并且在动物传代时获得了神经嗜性和高致病力。解释A/WSN/33病毒毒力的新机理主要是病毒的NA糖蛋白能结合血清中的一种丝氨酸蛋白酶--宿主血纤维蛋白溶酶原。Goto等认为,A/WSN/33病毒NA的C末端有一个赖氨酸残基(1ys453),它能与血清中一种丝氨酸蛋白酶(即纤维蛋白酶)原连接,高水平的该蛋白酶结合在病毒粒子附近,可直接激活了HA的裂解。
 
    此外,NA 146位上一个糖基化位点的丧失对于HA的血纤维蛋白溶酶原的活性也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个糖基化位点是蛋白酶结合的空间障碍。若在NAl46位恢复这个糖基化位点,那么它就抑制了HA的血纤维蛋白溶血酶原的裂解性。而在A/WS/33病毒中,NA具有赖氨酸C末端,并且有一个糖基化位点,它不能结合血纤维蛋白溶酶原。Castrucci等(1993)通过反向遗传操作A/WSN/33的NA基因结果还显示,NA蛋白茎部长度对其生物学活性很重要,NA茎长在o~52个氨基酸的长度变化时,病毒在组织培养的复制能力无变化,然而在鸡胚中茎越长,病毒的复制能力越好,NA蛋白无茎,则病毒只局限在呼吸器官复制。

收藏该商铺

登录 后再收藏

提示

您的留言已提交成功!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回复您~

对比框

产品对比 产品对比 联系电话 二维码 意见反馈 在线交流

扫一扫访问手机商铺
021-61721271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