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厅收藏该商铺

您好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
上海源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动态>2006年生命科学:备受关注

公司动态

2006年生命科学:备受关注

阅读:478          发布时间:2010-11-24
 
    2006年的科学舞台喧嚷热闹,各种发现令人眼花缭乱。不过,《科学》杂志主编唐纳德·*对科学舞台上的其他声音啧有怨言,忍不住在年终总结时抱怨道:“政治和宗教的声音曾经大过科学本身,特别是在美国。”然而,科学舞台上会没有其他的声音吗?2006年的一些重大科学发现不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就是涉及对人类起源的基本认识;而一些涉及伦理争议的生物研究技术和医疗手段更是在美国社会引起广泛关注,讨论的声浪一波接一波。  
  2006年,生命科学研究无疑是zui被关注而欣欣向荣的学科。唐纳德·*在2006年末总结的年度*科学发现中,生命科学占了7个席位,可谓*。《自然》杂志似乎也对生命科学情有独钟,在其每期的“科研之光”栏目的10把交椅中,总会为生命科学保留3~4个位置。  
  2006年11月,德国麦克斯-普朗克进化人类学研究所的科学家理查德·格林和同事们在《自然》杂志上发表文章,证明穴居野人和现代人在大约50万年前走上不同的道路。理查德说:“穴居野人现已灭绝,他们是和现代人类关系zui近的族群,所以,探明他们和现代人在基因上的不同,是一个非常珍贵的研究机会。我们辨识确定了一位生活在三万八千年前的穴居野人的化石,它没有受到现代人类DNA的污染。从这个化石提取的DNA测序探明了穴居野人的核DNA序列。通过和现代人类以及黑猩猩的DNA序列进行比较,我们发现穴居野人和现代人类的基因组在大约50万年前发生偏离。”  
  “这种基因上的差异可能是人类进化的关键一步。”《科学》杂志评论道。有趣的是,大众传媒对这一科学发现的介绍和评论各不相同。在英国BBC电视台欢呼“穴居野人的基因组揭开了人类进化的奥秘”的同时,美国的CNN电视台则强调“人类不是穴居野人的后代”。考虑到一直就存在的人类起源“神创论”和“进化论”之争,不难看出不同西方国家的社会主流对这一科学发现的心态和想法颇为不同。  
  无论如何,2006年是令进化论者欣喜若狂的一年。4月,美国费城自然科学研究院和哈佛大学有机体与进化生物学系的法瑞士·詹金斯及其同事曾在《自然》上发文报告,他们发现了一种与四足哺乳动物相像的古代鱼类化石,认为这表明了四足动物的进化由来。尽管科学家假设四足动物和鱼类之间存在一定的,但是以前一直缺乏四足动物起源的化石。爱德华报告在北极发现一种古鱼类化石具备和四足动物类似的头骨、脖子和腕关节,以及其他一些和四足动物类似的特征。他认为这种鱼当时生活在浅水及地面。对此,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生物系的科学家普艾瑞克·艾尔伯格评论道:“考古学给出了动物从水生到陆生的坚实一步”。  
  2006年zui吸引大众眼球的科学新闻也来自于生命科学的领域。8月,美国先进细胞技术公司的研究人员宣称,他们在不破坏胚胎继续发育的情况下成功地从动物体中获取了干细胞。这项技术绕过了指责“干细胞研究破坏胚胎,扼杀生命”的伦理瓶颈,带来广阔的应用前景,当时引起美国朝野广泛关注。不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主持干细胞研究的詹姆士·拜泰认为,以新技术提取干细胞后的胚胎仍然可能面临发育过程中的一些危险。  
  虽然如此,干细胞研究之风丝毫没有停滞的迹象。2006年末,《自然》杂志以“脑,修复你自己”为题高度评价了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弗朗西斯科分校的詹裕农在《细胞》杂志上发表的工作。詹裕农的工作表明,在神经干细胞富集的某一脑区,某一特殊基因能够调控神经干细胞发育成神经元,从而维持该脑区的结构。当这一基因缺失时,该脑区结构会出现大的空洞。然而,这些空洞可以在六周之内被那些“逃脱一死”的干细胞所填补修复。  
  “我们的结果表明哺乳动物的脑内存在一种自我修复的机制。……神经干细胞可用于神经退化疾病的治疗,”詹裕农说。 

收藏该商铺

登录 后再收藏

提示

您的留言已提交成功!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回复您~

对比框

产品对比 产品对比 联系电话 二维码 意见反馈 在线交流

扫一扫访问手机商铺
021-61721271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