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试剂盒组成 血凝素 1支 猴红细胞(吸收用) 1支 猴红细胞(试验用) 1支 阳性血清对照 1支 阴性血清对照 1支 生理盐水 1支 二、试剂盒检测原理 麻疹病毒血凝抑制试验原理:猴红细胞上有麻疹病毒受体, 遇麻疹病毒可产生凝集现象。 这种红细胞凝集现象可被病毒(血凝素)悬液中加入的特异性免疫血清所抑制。若将抗体与病毒(血凝素)预先温育后再加入红细胞则不产生凝集,称为血凝抑制。定量血凝素与不同稀释度抗体(血清)作用后能*抑制血凝的zui高血清稀释度,即为抗体效价。 病毒+猴红细胞 —→ 凝集 病毒+抗体 —→ +猴红细胞 —→ 凝集抑制 三、操作步骤 (一)吸收红细胞和猴红细胞悬液的配制:试剂盒中吸收红细胞和猴红细胞使用前,以生理盐水洗3次,每次1500转/分钟离心5分钟,zui后经2000转/分钟离心10分钟,弃上清。压积的吸收红细胞用于处理待测血清;压积的猴红细胞用生理盐水配成1%浓度用于正式试验。 (二)血清处理:血清分离后取0.1mL,加等量生理盐水于56℃水浴30分钟灭活,每管加入经2000转/分钟离心10分钟处理的压积吸收红细胞0.015mL。充分摇匀后,4℃过夜,次日吸取上清液测定(此时血清稀释度为1:2)。阳性、阴性参考血清的处理按照样本处理方法进行。 (三)浓缩生理盐水使用时用蒸馏水10倍稀释; 血凝素冻干粉用4ml的蒸馏水复溶; 对照血清使用时用 0.3ml的蒸馏水复溶; (四)血凝素滴定 1、效价滴定:血凝板1~10孔各加生理盐水0.025mL,于第1孔加血凝素0.025mL,混匀后从第1孔移 0.025mL至第2孔,如此倍比稀释至第9孔(1:2~1:512),第9孔混匀后弃去0.025mL液体,第10孔不加血凝素作为红细胞对照,每孔补加1滴(0.025mL)生理盐水,再于每孔各加0.025mL 1%猴红细胞,zui终使每孔液体量为 0.075mL,振匀后置37℃1小时读结果,血凝达++时的血凝素zui高稀释度为其效价,即1个血凝单位。正式试验时采用2个单位血凝素。 2、血凝素单位滴定:按上述效价将血凝素稀释成2U (如血凝素效价为1:128,稀释成1:64)、1U、1/2U、1/4U,各孔中用生理盐水倍比稀释,然后补加 0.025mL生理盐水,再加0.025mL 1%猴红细胞。振匀后,置37℃1小时判定结果,应出现“++++、++、+、-”之凝集方能用于试验。 (五)血凝抑制试验 1、微孔U型血凝板中进行。 2、2~10孔每孔加生理盐水0.025mL,第10孔为血清对照。 3、1、2及10孔各加1:2处理好的血清 0.025mL,用移液器从第2孔开始稀释使血清充分混匀后,吸0.025mL放入下1孔倍比稀释至第8孔弃去0.025mL。 4、1~9孔各加2U血凝素0.025mL,第10孔加生理盐水0.025mL,振匀后置37℃ 30分钟。然后每孔加1%猴红细胞0.025mL,振匀后置37℃1小时判定结果。 5、每次试验设置阳性、阴性血清对照。操作方法与待测样本相同。 四、结果的判定 应先将血凝板倾斜待血清对照孔内的红细胞自由下滑呈泪滴状时即读结果。 红细胞下滑与对照相同者为*抑制。*抑制的血清zui高稀释度既抗体效价。血清对照不应出现凝集否则判断时应慎重或再吸收。 五、注意事项 1、血凝素效价:本试剂盒所提供的血凝素效价为1:16。为确保实验准确性,进行正式试验前,应进行血凝素的效价滴定,并回滴以确定用于正式试验的血凝素效价。血凝素复溶时颜色变化,不影响效价。 2、猴红细胞的洗涤:由于在运输过程中,可能造成少量猴红细胞的破损,因此在猴红细胞的洗涤过程中可能出现轻微融血现象,可适当增加洗涤次数(如3~4次),结果不受影响。 3、生理盐水为十倍浓缩液,使用时用蒸馏水十倍稀释。 4、用作血清吸收的红细胞不能用于正式试验(即该红细胞不能与麻疹血凝素产生凝集)。 六、储存及有效期:本产品在 2~10℃保存,有效期为3个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