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喆图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利用电热恒温水槽基于BCA法的蛋白质浓度测定实验
检测样品:蛋白质
检测项目:浓度测定
方案概述:利用电热恒温水槽优化蛋白质与BCA试剂的显色反应条件,测定未知样品的蛋白质浓度。同时验证电热恒温水槽在精确温控实验中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一、实验目的
验证电热恒温水槽在精确温控实验中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利用电热恒温水槽优化蛋白质与BCA试剂的显色反应条件,测定未知样品的蛋白质浓度。
二、实验原理
BCA法原理:在碱性条件下,蛋白质将Cu²⁺还原为Cu⁺,与BCA试剂生成紫色复合物,其吸光度(562 nm)与蛋白质浓度呈正相关。
温控需求:显色反应需在37℃恒温条件下进行30分钟,温度波动需控制在±0.5℃以内,以确保反应和检测准确性。
电热恒温水槽功能:提供稳定温场,避免环境温度波动对反应体系的影响。
三、材料与仪器
仪器:电热恒温水槽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耗材:96孔酶标板
移液枪(量程10-1000 μL)
试剂:BCA蛋白检测试剂盒(含标准品BSA)
待测蛋白质样品
四、实验步骤
1. 电热恒温水槽预设置
参数设定:温度37℃,开启循环泵确保水槽内温度均匀性。
预热验证:使用校准温度计监测水槽实际温度,确认波动范围≤±0.3℃。
2. 标准曲线制备
标准品稀释:用PBS缓冲液将BSA标准品稀释为0、0.2、0.5、1.0、2.0 mg/mL系列浓度。
反应体系构建:每孔加入25 μL标准品溶液与200 μL BCA工作液,混匀后置于水槽中37℃孵育30分钟。
3. 待测样品处理
样品前处理:离心去除杂质,取上清液按上述步骤与BCA试剂混合孵育。
4. 吸光度检测
使用分光光度计检测各孔在562 nm处的吸光度值(A562),记录数据。
五、结果与讨论
1. 数据记录与处理
标准品浓度(mg/mL) | 0 | 0.2 | 0.5 | 1.0 | 2.0 | 待测样品 |
A562(均值) | 0.02 | 0.18 | 0.42 | 0.78 | 1.55 | 0.65 |
标准曲线绘制:以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拟合线性方程:y=0.75x + 0.02(R²=0.999)。
样品浓度计算:代入方程得待测样品浓度为 0.84 mg/mL。
2. 电热恒温水槽性能验证
温度波动记录:实验全程温度波动≤±0.2℃,满足显色反应需求。
对比实验:未使用恒温水槽(室温25℃)时,吸光度值降低20%,显色不全。
3. 误差分析
潜在误差源:移液精度、水槽局部温度不均、比色皿透光性差异。
改进措施:定期校准移液枪,优化水槽循环泵流速,使用同一批次耗材。
六、结论
电热恒温水槽通过高精度温控显著提高了BCA法检测蛋白质浓度的重复性(RSD<3%)。
待测样品浓度为0.84 mg/mL,与预期范围一致,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
该方案可推广至酶活性测定、PCR扩增等依赖温控的实验场景。
七、注意事项
安全操作:避免水槽干烧,实验结束后关闭电源并排空液体。
校准维护:每月使用标准温度计校准水槽温控系统。
实验记录:详细记录水槽温控参数及异常波动情况。
相关产品清单
温馨提示:
1.本网展示的解决方案仅供学习、研究之用,版权归属此方案的提供者,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发行、汇编或网络传播等。
2.如您有上述相关需求,请务必先获得方案提供者的授权。
3.此解决方案为企业发布,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上传企业负责,化工仪器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