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官方微信

产品推荐:气相|液相|光谱|质谱|电化学|元素分析|水分测定仪|样品前处理|试验机|培养箱

采购中心

2025版仪器采购宝典电子书

您现在的位置:化工仪器网>采购中心>供应信息

扣式电池原位变温测试台精准温控台

2025-05-13

产      地:
暂无
所在地区:
北京北京市
有效期还剩 348举报该信息

扣式电池原位变温测试台精准温控台

扣式电池原位变温测试台精准温控台是电化学储能材料研究中的核心技术需求,尤其在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及固态电池等领域,温度对电极反应动力学、界面稳定性及安全性能的影响需通过高精度温控系统实现精准解析。以下从技术原理、系统设计、关键指标及应用场景四方面展开说明:


一、精准温控的核心技术原理

1.热力学控制模型

PID算法优化:通过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算法实时调节加热/制冷功率,结合自适应模糊控制或神经网络预测补偿,将温度波动控制在±0.1℃以内(典型值)。

多区段独立控温:采用分布式温度传感器阵列(如PT1000或热电偶),对测试腔、电极接触面及电解液区域进行分区监测,消除温度梯度。

2.热传导与隔热设计

高导热材料:使用金刚石复合导热片或石墨烯涂层,确保电池与加热模块间热阻<0.1 K/W。

真空绝热层:多层镀膜真空腔体(真空度<1×10⁻³ Pa)减少环境热交换,配合气凝胶隔热垫,实现±0.5℃/min的快速变温速率。


二、系统硬件架构

1. 温控模块

加热单元:薄膜加热器(如聚酰亚胺基材)或激光二极管阵列,实现局部精准加热(空间分辨率<1 mm²)。

制冷单元:

低温段:液氮脉冲喷射或斯特林制冷机(-80℃~RT)。

高温段:陶瓷加热片或红外灯阵列(RT~300℃)。

热沉设计:微通道相变材料(PCM)热沉,吸收瞬态热冲击,维持温度平稳过渡。

2. 测试腔体

原位观测窗口:蓝宝石或石英玻璃视窗,兼容拉曼光谱、X射线衍射(XRD)或光学显微镜联用。

密封结构:磁流体密封或波纹管密封,确保变温过程中氩气气氛(O₂/H₂O<0.1 ppm)的稳定性。

3. 数据采集与反馈

高速温控仪:采样率≥1 kHz,支持Modbus或TCP/IP协议与电化学工作站(如BioLogic VMP3)同步触发。

多物理场耦合:集成电化学阻抗谱(EIS)模块,实时关联温度与界面阻抗变化(频率范围10⁻²~10⁶ Hz)。


三、关键性能指标

参数典型值技术挑战与解决方案

温控范围-80℃~300℃复合制冷/加热技术 + 热应力补偿算法

温度精度±0.05℃(稳态)双闭环控制(传感器+红外测温)

温度均匀性±0.2℃(Φ20 mm区域)涡流混合风扇 + 导热均热板

升降温速率0.01~50℃/min脉冲宽度调制(PWM)功率控制

长期稳定性<0.02℃/24h自校准零点漂移补偿


四、典型应用场景

1.电极材料相变研究

监测LiFePO₄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一级相变温度(~350℃),解析热诱导容量衰减机制。

2.固态电解质离子电导率测试

在-20℃~100℃范围内,结合交流阻抗法测定LLZO陶瓷电解质的活化能(Ea)。

3.电池热失控模拟

通过加速量热仪(ARC)模式,触发NCM811/石墨体系在150℃下的自产热反应(SHR)。

4.低温电解液优化

评估LiFSI基电解液在-40℃下的Li+迁移数,指导添加剂(如FEC)配方设计。


五、技术发展趋势

1.AI辅助温控

机器学习模型(如LSTM)预测温度场分布,优化PID参数自适应调节。

2.微纳尺度温控

结合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实现纳米级电池(如锂金属负极)的局部热管理。

3.多场耦合平台

集成原位X射线吸收谱(XAS)或核磁共振(NMR),揭示温度-电场-应力多场耦合效应。


六、选型建议

科研级需求:优先选择支持多通道并行测试(如8通道)及第三方软件二次开发接口的设备。

工业级需求:关注设备MTBF(平均时间)>10,000h及IP65防护等级,适应产线环境。


通过上述技术体系,扣式电池原位变温测试台精准温控台可实现从材料筛选到失效分析的全链条热管理研究,为高安全、高比能电池开发提供关键数据支撑。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化工仪器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在线询价

 

温馨提示

该企业已关闭在线交流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