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仪器网首页>资讯中心>政策法规>正文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发布重金属水污染应急监测技术指南
2025年07月24日 11:29:57 来源:化工仪器网 作者:宋池 点击量:3588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发布《突发水环境事件重金属应急监测技术指南(试行)》,适用于涉重金属水污染事件,不包含辐射及海洋污染,即日起由省级监测中心执行。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于近日印发《突发水环境事件重金属应急监测技术指南(试行)》,首次系统规范涉重金属突发水污染事件的应急监测全流程,明确要求对重点监测断面实施“每2小时监测1次,2小时内出具数据”的快速响应机制,以提升突发环境事件处置效能。
 
 
  《指南》提出“快速及时、准确可靠、数据说话、支撑决策”的总体原则,强调落实地表水应急监测“13353”工作要求。针对跨界水体、饮用水水源地等高风险区域,要求优先采用自动监测设备布设在风险源下游及距水源取水口上游不少于2小时流程的河段;手工监测则聚焦水源地取水口,需在采样后24小时内完成重金属指标分析。预警阈值需基于历史本底数据和环境功能区划科学设定,一旦触发须立即核查并启动响应。
 
  污染溯源环节明确划分河流型与湖库型事件的排查范围:河流型需覆盖风险源排污口、上下游河段、支流及水源地;湖库型重点排查入库河流、沿岸排口和出水口。技术层面优先使用车载式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并要求对高、低浓度样品分区标识,严防交叉污染。
 
  应急响应实施动态监测策略:断面按“D1(x)”标准化编号(x代表距事故点水路距离),新增点位采用“D1-1(x)”延展编号;当污染前锋逼近水源地时,监测频次加密至每小时1次,污染可控后可酌情降低;若污染带超过50公里,每30-50公里需布设现场实验室保障检测效率。
 
  《指南》明确定义“污染带”为重金属浓度显著超出本底值的河段,“污染团”为污染带内浓度超标的具体区域,并强调通过时空趋势模型动态追踪污染迁移。适用范围涵盖生产、运输等引发的涉重金属水污染事件,但不包括辐射事故及海洋污染。各省级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已接到执行通知,意见反馈渠道同步开放。
关键词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 我国海岸带可持续发展方案跻身联合国首批大科学计划

    由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全国重点实验室牵头的“陆海对话:海岸带可持续发展方案”跻身联合国“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2024–2033...
    2025-07-31 15:44:02
  • 大咖云集!“第二届重金属及元素检测技术线上研讨会”报名开启

    2025年8月7日14:00,化工仪器网积极响应行业需求,特举办“第二届重金属及元素检测技术线上研讨会”,邀请行业专家及相关从业人...
    2025-07-29 11:06:58
  • 预算超2.5亿元!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采购大批科研仪器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计划采购多功能水质重金属检测仪、倒置荧光显微镜、流式细胞仪等仪器设备,预算超2.5亿元。
    2025-07-24 14:24:18
  • 预算129万元 辽宁省抚顺生态环境监测中心采购仪器设备

    辽宁省抚顺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就“抚顺市地下水监测能力建设项目(一期)”发布招标文件,预算129万元。
    2025-07-23 10:13:02
  • “三峡一号”投入使用 功能强大打造“水上实验室”

    近日,“三峡一号”科考船正式交付并投入使用。“三峡一号”总长56.7米,型宽9.8米,型深3.5米,设计最大航速为24公里/小时,...
    2025-07-17 16:02:40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工业苛刻工况pH应用在线监测解决方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