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仪器网手机版
移动端访问更便捷卫星遥感技术在燃煤电厂碳排放精准监测中的应用与前景
2025年06月29日 08:50:55
来源:化工仪器网 点击量:4417

卫星遥感监测碳排放主要基于大气成分的反演技术,通过测量特定气体的吸收光谱来定量分析其浓度。
在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峻的背景下,碳排放监测已成为各国环境治理的核心议题。燃煤电厂作为传统能源结构中的主要碳排放源,其排放数据的准确获取对于实现"双碳"目标至关重要。传统的地面监测方法存在成本高、覆盖面有限等缺陷,而卫星遥感技术的兴起为碳排放监测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本文将探讨卫星遥感技术如何实现对燃煤电厂碳排放的精准监测,分析其技术原理、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卫星遥感监测碳排放主要基于大气成分的反演技术,通过测量特定气体的吸收光谱来定量分析其浓度。二氧化碳(CO₂)和二氧化硫(SO₂)作为燃煤电厂排放的主要气体,在红外和紫外波段具有独特的吸收特征,这为遥感识别提供了理论基础。
当前主流的碳监测卫星搭载高光谱分辨率传感器,如日本的GOSAT、美国的OCO-2和中国的TanSat等。这些卫星通过测量太阳辐射经地球表面和大气反射后的光谱变化,利用差分吸收光谱技术(DOAS)和最优估计反演算法,可以精确计算出大气柱中CO₂的浓度分布。
针对燃煤电厂的定点监测,新一代高时空分辨率卫星(如GHGSat、Carbon Mapper)能够实现10-30米的空间分辨率,结合多光谱和热红外数据,不仅可以监测CO₂排放,还能同步获取SO₂、NOx等污染气体的排放信息,为电厂环境绩效评估提供全方位数据支持。
近年来,卫星遥感在燃煤电厂监测方面取得了显著技术进步。在空间分辨率方面,商业卫星已实现亚公里级观测能力,如GHGSat-D卫星的25米分辨率足以识别电厂单个烟囱的排放情况。时间分辨率上,卫星重访周期从早期的数周缩短至1-3天,使近实时监测成为可能。
数据处理算法也取得重大突破。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大幅提高了反演精度,深度学习模型能够有效区分电厂排放与自然源碳排放,减少背景浓度干扰。北京大学团队开发的基于神经网络的排放量估算模型,在华北地区测试中使反演误差降低到15%以下。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在该领域的进展。2022年发射的"大气环境监测卫星"(DQ-1)是全球首颗具备CO₂主动激光探测能力的卫星,结合被动遥感,可实现全天候、全大气层监测。2023年生态环境部发布的试点监测结果显示,卫星反演的30家重点电厂排放量与实测数据吻合度达到90%以上。
卫星遥感技术正在重塑碳排放监测的格局,为燃煤电厂等点源排放提供了经济高效的全新监测手段。随着技术进步和应用深化,天基监测将与地面系统深度融合,形成透明、可信的碳排放监测网络,为全球气候治理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在这一过程中,中国通过自主创新和系统布局,有望在碳遥感监测领域占据领先地位,为全球碳中和目标贡献科技力量。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宁德时代2025上半年成绩单:总营收1788亿,动力电池业务增长16.8%
动力电池系统营收1315.7亿元(占比约73.5%),同比增加16.80%,增速放缓。2025-08-01 14:40:44 -
会议中提出:“将更大力度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并明确2025年下半年重点工作。2025-08-01 11:58:15
-
中国科协发布了2025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
十大前沿科学问题包括流形的拓扑和几何分类、希格斯粒子性质和质量起源等。2025-08-01 11:53:36 -
为做好项目的立项和资助工作,化学科学部面向科技界征集2026年度化学化工领域重大项目立项建议。2025-08-01 11:15:49
-
8月1日起,一批国家标准将实施。2025-08-01 10:56:43
-
预算155万元 五邑大学采购流式细胞分析系统采购项目招标公告
流式细胞分析系统采购项目的预算为155万元,项目编号为WYUZB2025-057HW。2025-08-01 10:16:35
版权与免责声明
-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③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