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仪器网手机版
移动端访问更便捷纳米滴眼液正在为视网膜疾病的治疗新突破
2025年06月20日 15:39:00
来源:化工仪器网 点击量:4715

纳米载体可缓慢释放药物,维持眼内有效浓度,减少给药频率,表面修饰(如靶向肽、抗体)可特异性结合视网膜病变部位的标志物(如VEGF受体、炎症因子)。
纳米滴眼液作为新兴的药物递送技术,正在为视网膜疾病治疗带来革命性突破。纳米滴眼液通过将药物封装在纳米级载体(如脂质体、聚合物纳米颗粒或树枝状大分子)中,利用其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穿透眼部屏障:纳米颗粒(通常<500 nm)可绕过角膜上皮紧密连接,通过细胞间隙或内吞途径进入眼内。
纳米载体可缓慢释放药物,维持眼内有效浓度,减少给药频率,表面修饰(如靶向肽、抗体)可特异性结合视网膜病变部位的标志物(如VEGF受体、炎症因子)。纳米载体可延长药物释放时间,减少给药频率(如从每日多次降至每周一次)。
与传统治疗对比,纳米滴眼液的突破性体现在:目前视网膜疾病(如湿性AMD、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需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存在感染、出血风险,纳米滴眼液可避免侵入性操作。实验数据显示,纳米载体可将药物眼部滞留时间提高5-10倍(如载药脂质体在兔眼中的房水浓度比普通滴眼液高8倍)。系统性给药难以到达视网膜,而纳米颗粒可通过脉络膜或跨角膜-巩膜途径靶向递送。
临床前研究中,载有阿柏西普的PLGA纳米颗粒滴眼液在小鼠模型中减少脉络膜新生血管面积达70%,媲美玻璃体注射效果。负载雷珠单抗的纳米滴眼液可抑制视网膜微血管渗漏,正在开展I期临床试验(NCT05480306)。用于CRISPR-Cas9的纳米载体可通过滴眼液递送,纠正视网膜色素变性(RP)的基因突变(如针对RPE65基因的试验)。
纳米滴眼液目前面临一定的的挑战。分别为规模化生产:纳米制剂的灭菌、稳定性(如避免聚集)及成本控制仍需优化;长期安全性:纳米材料在眼内的累积效应(如聚乙烯亚胺载体可能引发炎症)需进一步评估;个体化差异:患者角膜厚度、泪液动力学可能影响疗效,需开发适应性配方。
未来纳米滴眼液或与基因编辑、光动力疗法联用,实现多机制协同治疗。如pH敏感型纳米颗粒可在炎症部位(低pH环境)释放药物。全球约15款纳米滴眼液处于临床阶段,首个产品有望在2026年前获批(如中国台湾工研院开发的抗VEGF纳米滴眼液)。
纳米滴眼液通过创新递送技术,有望改写视网膜疾病依赖注射治疗的历史。尽管存在产业化与安全性挑战,其无创、高效的特点已在小鼠及灵长类动物实验中验证,未来或成为视网膜疾病的一线治疗方案。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今年上半年,中国进出口银行该行投放对外贸易领域贷款超6100亿元,持续加大对外贸企业支持力度。2025-07-11 14:44:28
-
日前,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2025年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申报指南》,以加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2025-07-11 10:33:38
-
近日,广东省科学技术厅拟对“空地一体化连续变量量子保密通信示范网络”等20个项目予以终止。现公示项目相关情况(见附件),公示时间为...2025-07-10 10:31:45
-
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履行防扩散等国际义务,商务部决定将汉翔航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等8家中国台湾地区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2025-07-10 09:54:48
-
今年1—6月,我国新批准建立国家标准物质524项,同比增长78.8%,涉及研制单位51家。其中,国家一级标准物质31项,占比5.9...2025-07-09 15:27:33
-
近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安排超3000亿元支持2025年第三批“两重”建设项目。至此,今年8000亿元“两重”建设项目清单已全部...2025-07-09 11:20:11
版权与免责声明
-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③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