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仪器网手机版
移动端访问更便捷《中国氢能发展报告(2025)》正式发布 2024年我国氢能生产消费规模位居前列
2025年05月26日 13:56:06
来源:化工仪器网 作者:小王 点击量:2154

近日,国家能源局组织行业相关机构和专家编制的《中国氢能发展报告(2025)》正式发布。其中提到,2024年中国氢能全年生产消费规模超3650万吨,位列世界首位。
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的二次能源,由于其燃烧产物只有水,因此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绿色能源,收到高度关注。它被认为是未来能源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并在近几年逐步成为全球能源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
这种转型也充分体现在了氢能生产消费规模变化上。2023年全球氢气产量首次突破1亿吨,2024年,全球氢能生产消费规模更是来到了约1.05亿吨,氢能消费分布在合成甲醇、合成氨、炼化、煤化工、交通、供热、冶金等多个领域。并且从2025年目前的统计数据来看,规模仍在持续扩大。
其中,中国在氢能生产消费上的表现则尤为突出。近日,国家能源局组织行业相关机构和专家编制的《中国氢能发展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其中提到,2024年中国氢能全年生产消费规模超3650万吨,位列世界首位。
而就目前全球氢能生产的原料结构来看,氢能产业仍依赖化石能源,煤制氢、天然气制氢等传统路线依旧占据主流,全球氢能生产约有80%以上来自化石能源制氢。在这一基础上,我国在可再生能源制氢上却有着较为突出的表现。截至2024年底,我国氢气产能超5000万吨/年,尽管化石能源制氢仍占氢气供应主导地位,但是占比相较于全球氢能产业,有明显的降低,并且“蓝氢”“绿氢”方面技术成果,成增长趋势。
截至2024年底,我国煤制氢产能约2800万吨/年,产量约2070万吨;天然气制氢产能约1080万吨/年,产量约760万吨;工业副产氢产能约1070万吨/年,产量约770万吨;电解水制氢产能约50万吨/年,产量约32万吨。其中可再生能源制氢方面,全球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累计建成产能超25万吨/年,中国占比超50%。全国各地累计规划建设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项目超600个;已建成产能约12.5万吨/年,主要分布在华北和西北地区,分别约占全国已建成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产能45%和44%。全国各地累计规划建设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项目超600个;已建成产能约12.5万吨/年,主要分布在华北和西北地区,分别约占全国已建成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产能45%和44%。
除了氢气生产外,《报告》还就氢能产业的技术突破进行了介绍。首先较为直观的是,我国在氢能制取、储运、利用全链条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尤其是新疆库车、宁夏宁东等规模化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建成运营,贯通“制-储-输-用”全流程。在此基础上,各地开始尝试推进燃料电池汽车。各地建成加氢站超540座,推广燃料电池汽车约2.4万辆。政策方面更进一步加快氢能行业标准制定,以此来推动氢能产业规范化发展。
《报告》还明确了2025年的发展目标将围绕加强政策统筹协调、推进核心技术攻关、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等方面展开,努力推进氢能项目和产业科学布局,促进资源市场绿色转型。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近日,为落实《江西省“双一流”建设攻坚行动方案》有关要求,进一步提升江西高校“双一流”建设成效,江西省财政厅下达2025年“双一流...2025-05-29 11:55:39
-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展战略和规划司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上公开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展战略和规划司2025年第一批研究课题征集公告...2025-05-29 11:46:50
-
简称:龙方科技凭借其前沿的技术产品,在展会现场脱颖而出,为参会者带来了全新的科技体验。2025-05-29 11:06:51
-
2025年1—4月份全国规上仪器仪表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255.8亿元
数据显示,1—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1170.2亿元,同比增长1.4%。其中,仪器仪表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255...2025-05-29 10:41:13 -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就“专用设备购置”项目发布公开招标公告,预算金额为2980.2万元。2025-05-29 09:53:13
-
预算129.5万元 喀什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购实验室仪器设备
喀什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喀什地区卫生监督所)实验室仪器设备采购项目的预算为129.5万元,项目编号为XJFZYCG(GK)-20...2025-05-29 09:45:17
版权与免责声明
-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③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