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仪器网首页>资讯中心>时事热点>正文

对监测数据弄虚作假始终坚持“零容忍”!
2025年04月02日 11:09:33 来源:化工仪器网 点击量:5144

3月26日,生态环境部监测司司长蒋火华在生态环境部3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再次强调对监测数据质量问题的重视。

  “虚假的数据,比没有数据更可怕!对监测数据弄虚作假,我们始终‘零容忍’,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决不姑息,决不搞下不为例!””3月26日,生态环境部监测司司长蒋火华在生态环境部3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再次强调对监测数据质量问题的重视。
 
  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数据质量是监测工作的“生命线”。监测数据是客观评价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反映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成效、实施生态环境管理与决策的基本依据。
 
  蒋火华表示,“如果采用了虚假数据,则一定会误导决策!从这个意义上讲,虚假的数据,比没有数据更可怕!对监测数据弄虚作假,我们始终‘零容忍’,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决不姑息,决不搞下不为例!”
 
  第三方环境监测机构数据造假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关注。蒋火华表示,当前造假问题的主要矛盾点在于排污单位。在自动监测方面,一些排污单位为逃避监管,伙同或指使设备运维方造假;在手工监测方面,在排污单位暗示、默许下,一些第三方监测机构为抢占市场或节省成本而造假。
 
  此前,中青报曾报道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有政协委员指出,第三方机构为抢占市场造假的问题,建议加大处罚力度,并将得利的委托方,即排污单位也纳入处罚范围。
 
  近年来,生态环境部联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开展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问题专项整治。2024年,陕西某公司以“包合格”承揽环境监测业务,出具虚假报告222份,获利76万余元,陕西法院以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对该公司和责任人员定罪判刑,并发出司法建议促推治理。这一案例也被写进今年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蒋火华说,“条例尤其对提高监测数据质量,严厉打击监测数据弄虚作假提出了一系列法规制度设计,依法压实排污单位、第三方监测机构等各自法律责任,让法律‘长出牙齿’。”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从制度、管理、技术、队伍四个方面发力,继续联合各单位,持之以恒严厉打击弄虚作假行为,以高压震慑加快实现“不敢假”;建立基于数智化技术防控理念的“源头约束―过程穿透”技术体系,力争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不能假”;加强基层生态环境队伍建设,确保污染源监测监管事有人管、责有人负,加快遏制并扭转监测造假态势。
关键词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 2024年我国氢能生产消费规模位列世界第一

    4月28日,由国家能源局组织行业相关机构和专家编制的《中国氢能发展报告(2025)》正式发布。《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氢能全年...
    2025-04-29 15:47:14
  • 全面加强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

    近日,经国务院同意,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印发《中国履行〈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
    2025-04-27 14:41:52
  • 预算178万 广州医科大学采购仪器设备

    近日,广州医科大学就“广医2025年公共卫生学院、基础医学院和金域检验学院教学实验室建设仪器设备购置项目”发布公开招标公告,预算金...
    2025-04-27 09:46:13
  • 强化新污染物源头防控!生态环境部发布意见

    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加强重点行业涉新污染物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意见》,明确重点行业中涉新污染物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严...
    2025-04-22 09:43:43
  • 《温室气体无组织排放监测系统校准规范》征求意见中

    日前,国碳达峰碳中和计量技术委员会碳排放量计量分技术委员会关于《温室气体无组织排放监测系统校准规范》征求意见的通知,截止时间202...
    2025-04-21 13:21:53
  • 我国环保产业营收规模突破2.2万亿元

    近年来我国生态环保产业持续壮大,日益成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主力军与实现“双碳”目标的生力军。全国生态环境保护产业营收规模突破...
    2025-04-17 15:10:34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2025第二届化工园区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绿色发展论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