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仪器网首页>资讯中心>行业百态>正文

固态电池是大势所趋 小批量生产或将于2027年前实现
2025年02月24日 13:43:57 来源:化工仪器网 作者:小王 点击量:4783

目前固态电池的主要发展方向是以硫化物电解质为主体电解质匹配高镍三元正极和硅碳负极的技术路线。性能目标是能量密度400瓦时/公斤、循环寿命1000次以上。而从相关的发展规划来看,相关产品有望在2027年前实现小批量生产。

  电池是现代社会重要的储能设备,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事实上,我们现代生活也十分依赖电池——我们的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等设备得以随时随地使用仰仗于电池;新能源汽车逐渐取代传统燃油车同样仰仗于电池。
 
  然而与此同时,对电池的依赖也成为了现在不少产品受限于电池技术发展的诱因,权衡电池的容量、重量与安全性,这类产品常常被迫的对性能进行了自我限制。因此,发展电池技术对于现代科技进步意义重大。在这一背景下,固态电池的发展被寄予厚望。
 
  固态电池是指使用固态电解质代替传统电解液的锂电池。与传统电解液电池相比,虽然工作原理并无太大差异,但由于实现不用或者少用隔膜及电解液,因此理论上安全性、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工作温度区间都更优秀,同时形状和尺寸的设计也更加灵活。
 
  但事实上,目前技术而言,生产工艺、材料选择等方面的难题限制了固态电池的商品化,尤其是固态电解质与电极材料之间界面阻抗,严重限制了电池的性能释放。因此优化材料压缩制造成本成为了固态电池发展的两个目标。而随着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快速迭代,大语言模型的出现以及成熟为固态电池发展提供了加速。
 
  那么目前固态电池的发展情况如何呢?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目前固态电池的主要发展方向是以硫化物电解质为主体电解质匹配高镍三元正极和硅碳负极的技术路线。性能目标是能量密度400瓦时/公斤、循环寿命1000次以上。而根据相关企业给出的信息,目前,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全固态电池已突破关键技术,正处于原型样机阶段。预计两到三年能可以实现目标,并进入小批量装车应用阶段。但是想要达到这一阶段还需要更加完善的标准进行规范。简单来说就是需要行业加快制定固态电池相关标准,并且对关键技术和跨领域工程技术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支持,保证我国动力电池能继续维持在目前的发展速度。
 
  此外,由于固态电池发展本身还涉及到多项协同技术的发展,因此,理论上随着固态电池实现商品化,相关的其他技术以及商品也将会受到冲击,整体的科技产业或将因此得到较大程度的发展革新。这一天值得我们期待。
关键词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 直击全球新能源技术策源地!化工仪器网邀您云端共赴CIBF2025深圳电池展

    作为CIBF2025展会官方合作媒体,化工仪器网将全程深度参与,通过3场沉浸式逛展直播 4大企业专访,化工仪器网、视频号同步直播,...
    2025-05-14 16:06:48
  • 全球新能源电池风向标再临深圳 CIBF2025明日启幕

    第十七届深圳国际电池技术交流会/展览会(CIBF2025)将于2025年5月15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馆开幕,以“技术主权 开放...
    2025-05-14 14:42:23
  • 优化废铅蓄电池跨省转移管理试点单位清单(第二批)公布

    生态环境部根据省级生态环境部门报送的试点单位情况,经审核,生态环境部建立了优化废铅蓄电池跨省转移管理试点单位清单(第二批),现予印...
    2025-04-21 14:47:40
  • 稳定循环两千次 水性电池能否推动电动汽车等领域发展

    水性电池是以水溶液为电解质的电池技术,与传统的有机电解质电池相比,在安全性、成本及环境友好性上有突出表现,因此成为了近年来研究的热...
    2025-04-17 17:23:28
  • 钠离子电池商用车解决方案发布 钠离子电池能否打开能源新市场

    原材料资源储量丰富、成本低廉、供应稳定且环保的优势,以及技术不断成熟帮助下,钠电池的商业化发展较为顺利,也顺势成为了未来重要的储能...
    2025-04-15 17:12:30
  • 绿色环保还能自由塑性 新型流体电池有望助推柔性电子发展

    瑞典林雪平大学研究人员利用一种创新的流体形态电极,研发出能被塑造成任何形状的电池,这种电池柔软且可延展,并且采用的是液态电极,因此...
    2025-04-15 13:04:01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第四届地质与稀土样品处理及检测技术专场线上研讨会
关闭